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11月13日 版次:A02
渠務署工程師陳韻茵表示,渠務署首次引進國際最新的好氧顆粒污泥技術。 記者 李銘欣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元朗污水處理廠重建計劃首期預料於2027年完工,屆時處理污水量將由每日七萬立方米增至十萬立方米,排出的污水由原本的二級提升至最高級別的三級。興建中的新廠房引進了全球最新先進技術,令廠房最大程度節省電能,又能透過轉廢為能技術,以太陽能板、污泥生物消化和廚餘產電,令廠房用電自產自足,助力香港2050年實現碳中和。
首期工程預料2027年完成
元朗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元朗市中心、元朗工業及錦田一帶的污水,廠房在2020年開始原址重建,第一階段將於2027年完工,耗資69億元。重建除了令污水處理量大大提升,排出的污水亦提升級別,過程中又加入紫外光殺菌和除味等裝置,這將令后海灣水質更清澈。
負責項目的渠務署工程師陳韻茵介紹說,廠房引進國際最新的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這是一種三合一的污泥珠,直徑0.2至0.4毫米,集好氧區、缺氧區及厭氧區於一身,內含細菌可同時去除「有機物」、「氨」、「氮」、「磷」等污染物;好處是分解污泥時不用像舊式污泥珠要用攪拌器及循環泵等機器,令廠房用電量節省20%。
為了讓污水可以利用自然重力流出海,傳統污水處理廠要先把污水抽高至一個水平,新廠房設計則降低了兩米,節省了用水泵抽高污水的電力;由於水位低了兩米,當潮漲時便要用水泵把處理好的污水排出海,但水漲情況每年合共只有一個月,所以整體用電量仍降低了16%。
再生能源方面,陳韻茵說:「整個新廠房上蓋鋪設了共5000組太陽能板,每年可生產230萬度電,等如700個三人家庭全年用電量,屆時可供應新廠20%用電。」
設污泥消化缸生產350萬度電
廠房亦設有污泥消化缸,利用污泥進行厭氧消化,即透過生物原理生產熱能和電能,生產350萬度電,相等於1050個三人家庭全年的用電量,夠供應新廠30%用電。
新廠房第一期完成後,至2031年仍有空間每日接收125公噸來自其他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透過消化缸生產860萬度電,可供應新廠50%用電量,這樣2031年及之前新廠房都能實現能源中和;至於第二期,項目預留了空間增建收集廚餘設施,加入廚餘可令污泥消化缸的效能和產電量大大提升,從而令廠房長期能源中和,用電自產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