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1月27日 版次:A12
徐凱
作者簡介: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臨床教授、世中聯腫瘤經方治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香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醫案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中醫預防和治療各類惡性腫瘤、腫瘤併發病、癌前病變。
鼻咽癌於香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中,分別排行第6位及第13位(2018年統計),40至60歲是發病高峰年齡,男性多於女性,有種族易感性和家族高發傾向,與EB病毒感染、環境致癌因素等有關係。治療方法中以電療(放射治療)最為有效,電療後平均5年生存率為50%至60%,早期可高達80%至90%以上。 西醫認為,鼻咽癌主要與EB病毒感染、家族遺傳易感性、環境、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是癌症的重要因素,是內因。造成正氣不足的原因,可以是先天稟賦不足或缺陷,也可以是後天養護不當,或持續有飲食不調、情志不暢、勞逸過度、起居失常或感受外來的致病病邪傷害,導致人體正氣受到傷害。當正氣受到傷害以鼻炎局部為主時,會導致鼻咽局部正氣的氣化功能失常,當外來或內生的致癌病邪侵襲傷害人體時,鼻咽局部就容易受致癌病邪傷害,所謂「邪襲虛處」。因此,人體正氣不足,局部氣化功能失常,是容易罹患癌症的主因。 中醫認為容易患癌危險因素和致癌病邪有:一、四季不正常的氣候或穢濁的空氣,如過寒、過熱、過濕、濕熱和穢濁污染等,均可傷害人體正氣。其中容易致癌的是濕熱穢濁邪氣(可類比為細菌、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二、長期的不良精神情志刺激,導致人體氣機結聚,臟腑經絡生理功能失常,精氣血津液化生障礙,生成濕濁、痰濁和瘀血等內生病邪,若內生病邪膠結在鼻咽部,日久不祛,再有外來的濕熱、熱毒或穢濁之氣等病邪侵襲,導致局部氣化功能失常,正氣不能抵抗致癌病邪的傷害。三、持續進食不健康飲食,如燒烤、熏製、煎炸、辛辣和醃製的食物等,而且食用越早,時間越久,風險越大。中醫認為,這類食品屬於火熱炙燒食品,最容易傷人氣血,導致正氣受傷,氣化功能失常。四、長期的不良嗜好,尤其是煙酒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和飲品等,都可以使人體正氣或局部氣血抗邪能力逐漸虛弱。五、年老體弱、久病不癒,熬夜少眠等,會傷害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導致氣血不足,正氣虛弱,氣化功能失常。 鼻咽癌容易發生在南方,主要是南方沿海地區氣候潮濕炎熱,當地人喜食醃製、熏製食物,以及喜好晚睡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至於稟賦易感性,中醫認為亦是氣候和飲食生活習慣因素的長期影響,造成特殊的稟賦易感體質。 西醫治療鼻咽癌首選放射治療,包括初治病人和復發病人。對早期患者可給予單純體外放射治療,也可採用以體外放射治療為主,輔以腔內近距離放療。晚期患者採取放療與化療綜合治療。手術治療鼻咽癌僅適用於放療後鼻咽部局限性殘存病灶、頸部淋巴結殘留或復發者,可作為一種補救性措施,不能作為初始治療手段。電療或化療無可避免地帶給患者急性和慢性不良反應比較嚴重,對部分患者的遠、近期生活品質造成不好的影響。鑒於此,部分患者會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有中醫治療方法參與的綜合治療方案。 中醫的鼻咽癌綜合治療方案,能減低電療或化療的不良反應,提高療效。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相當於以中醫藥進行扶正治療,西醫進行祛邪(抗癌)治療,符合中醫「扶正祛邪(抗癌)」的治療惡性腫瘤基本原則。中醫治療的重點放在調理人體精氣血津液運化和臟腑功能方面,防治急慢性放射治療損傷,提高生存品質,中醫藥治療還可預防鼻咽癌復發,治療時機可以在電療和化療期間,電療和化療以後。治療方法可以是中藥湯劑內服、中藥水劑含漱、中醫藥水劑噴霧、針灸療法和藥膳療法等。 治療所針對的具體病症有:一、電療期間的口咽黏膜反應,電化療後的骨髓造血抑制,脾胃功能損傷等。二、電療和化療後的遠近期不良反應,如皮膚黏膜炎症、唾液腺壞死、顳頜關節炎、放射性咽喉炎、神經損傷、頸肌慢性萎縮、纖維化、放射性腦損傷、放射性腦脊髓病變等。
單純中醫藥治療,適用於部分晚期鼻咽癌患者,因為這部分鼻咽癌患者基本已經失去電療或化療的機會。單純中醫藥治療也適用於西醫積極治療後復發,而不可能再次電療或化療的患者,以期提高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