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3月26日 版次:A02
天文台昨日在西灣河拍攝的天氣照片,出現類似冰雹現象。 香港天文台fb圖片
天文台解釋,冰雹為強雷暴中產生的大冰粒。 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訊】記者萬家成報道:香港天文台昨日於中午12時20分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至下午3時20分取消,期間本港多區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天文台罕有地在一日內兩度提醒市民,本港將受冰雹影響。昨傍晚,天文台在社交平台公布,下午約3時拍攝到港島西灣河曾出現冰雹,並收到市民報告。天文台從雷達圖錄得的「強回波」證實出現冰雹,估計冰雹維持少於10分鐘。
西灣河錄得「強回波」
天文台在社交平台表示,下午約3時曾在西灣河拍到疑似冰雹的相片,並接獲市民報告在當區看到落雹。天文台從雷達圖發現,西灣河在相近時間確實有「強回波」。根據天文台動畫顯示,落雹時間約為3時正至3時10分內。
天文台解釋,冰雹為強雷暴中產生的大冰粒,當較暖的濕空氣上升時,空氣中的水分遇冷後凝結。由於上升氣流猛烈,水氣會被帶到凍結層以上並不斷打滾,過程中像雪球愈滾愈大,並凝結成冰粒。最後上升氣流不能再承托冰粒重量時,超重的冰粒便會跌落地面,形成落雹。
落雹在香港並不常見,平均每一至兩年出現一次。據天文台資料顯示,在過去20年(2000年1月至2020年8月),共錄得11日冰雹報告,而對上一次錄得落雹報告為2021年9月。
屯門醫院
急症室水浸
另外,在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期間,全港多區接獲水浸報告,當中包括屯門醫院急症室,病人須轉往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及仁濟醫院的急症室。經緊急清理工作後,服務已在下午4時恢復正常,救護車已恢復將病人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
天文台表示,隨位於廣東的一道冷鋒橫過沿岸地區,預料今日有驟雨及幾陣雷暴,最低氣溫將降低至18度,新界再低兩至三度,降雨機會為高。下周初沿岸地區天氣稍涼,周一(27日)及周二(28日)的最低氣溫在19度左右,風勢逐漸增強,有幾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