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07日 版次:A01
港幣升值驅動港人去深圳消費。圖為昨天九龍灣一家找換店,港幣對人民幣掛牌價達0.92算。
提及港人蜂擁北上消費的原因,匯率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今年5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不斷下跌,6月份下跌速度更進一步加快。整個7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7.2258升值至7.1305,升幅近1.32%;在岸價亦從7.2620升值至月末的7.1465,升值1155點或1.59%,但比起疫情前的匯率仍有很大差距。由於港幣採取聯繫匯率制度,幾年來港幣對人民幣升值亦頗為可觀,疫前1000港幣大致可換回約820元人民幣,如今則可換得920元人民幣,港幣升幅可見一斑。
北上消費熱仍將持續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據觀察,如港人即日來回兩地,在內地餐飲及按摩等,消費額人均可達500港元,如以7月份港人北上的人次推算,當月總消費額高達23億元。
李兆波認為,港人北上消費情況仍將持續,主因在於深圳物價僅為本港的五至七折,而服務和環境亦優勝不少,再疊加上港幣升值的動因。他以周末在香港吃飯為例,很多餐廳都設限時,且店內環境較擠迫,不少還「加一」甚至15%;內地如深圳、廣州,不但無設限時,店內裝修環境亦舒適寬敞,很少有加收服務費的情況,「我身邊一些有高消費力的朋友,也覺得在香港消費唔抵而選擇北上。」
「目前要港人周末留港消費的難度不小!」李兆波認為,或許要等到香港經歷漫長「調整期」,直至有餐廳結業、店舖沒人租、租金下調,餐廳價錢明顯下調,甚或與北上消費相當水平,才會有轉機。
跨境消費成灣區新趨勢
全面通關後,兩地跨境消費都在不斷提高。中銀信用卡(國際)副總經理林敏儀表示,中銀數據顯示,今年首5個月,持內地發行的信用卡客戶在本港的零售交易金額按年上升了近兩倍;而持有中銀信用卡的香港客戶於內地的零售交易金額亦按年上升了逾八成,消費主要集中於深圳及廣州的百貨及餐飲類別。
林敏儀稱,中銀香港致力提升信用卡客戶的跨境消費體驗,因此,該行與K11集團合作,首度將中銀信用卡的消費優惠由香港延伸至廣州,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展至更多大灣區城市,以迎合香港客戶於內地消費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