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社區共享空間各具特色

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1月22日    版次:A01

社區共享空間概念,其實在民間早有存在,本港NGO就此亦有運作。

2016年,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推出房家庭支援計劃,針對居於房、天台屋、工廈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家庭,每次只需8元便可使用社區廚房。經過三期發展,2022年,最新發展成為賽馬會「絡區樂居」房家庭支援計劃,已經可以劃分不同使用區域,包括洗衣機、廚房、咖啡機,以及按摩椅等空間,解決街坊因租住房而衍生的日常起居難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組織高級幹事潘詠珊表示,計劃開展至今,服務家庭已由1000個升至2000多個,當中500多個為活躍用戶,絕大部分使用者為女士,其中三至四成為單親媽媽,反映服務確有實際需要。

2020年,國際非牟利組織「OneSky for all children」於深水開設「李伯忠一片天國際啟育中心」,支援來自弱勢社群的照顧者(包括新移民、失業、單親、面對經濟困難等)以促進0至6歲的嬰幼兒發展,推動弱勢早期親職教育及家庭關係,既為照顧者家庭提供適切幫助,亦為社區提供支援。他們不以「服務中心」命名,而稱為「社區客廳」,希望以舒適愜意的空間讓會員帶輕鬆的心情隨意「落客廳坐坐」,照顧者可以喘息、孩子可以玩樂、長者可以社交,除去「個案跟進」壓力外,亦與其他照顧者交流連結,同時獲得多元專業的支援。

2021年8月,「醫護行者」和「香港明愛」合作推出賽馬會「三房兩廳開食飯」社醫共生計劃,主要服務港島中西區及南區的房住戶,透過將社區、社工和醫療團隊 (護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學家及公共衛生學家) 結合,與房街坊一同打造一個舒適的「屋企」,一起烹飪、吃飯、做運動、身體檢查及藥物諮詢,建立更健康的生活習慣。「三房兩廳」包括:鄰里飯廳,提供烹飪及用膳共用空間;鄰里客廳,提供房戶認識夥伴的空間,連結社區義工以支援學習、娛樂及交換資訊的空間;社區健身房,提供健身空間鼓勵積極運動,以紓緩身體痛症,降低勞損風險,重塑活躍人生;社區藥房,為社區提供非牟利配藥服務及專業藥物諮詢,並與房住戶交流用藥、保健用品心得;家庭保健房,以家庭為本推動健康管理,在個人、家庭及居住環境、社區多個層面促進健康。至今,該計劃已服務超過1166個中西/南區的房居民,房戶數目高達472戶,以中西/南區8303個房住戶的數字計算,大約八個房戶就有一個是其會員。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表示,每個慈善組織在不同地區和專業都各有優勢,所以他們主辦的共享空間都各有特色。「我們希望社福界同工共同努力,為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提供支援,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令他們由受助者變成施助者,帶動社會持續發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