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熱衷 外國人熟路
自然也是AI的人間理想
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3月29日 版次:A12
▲以色列遊客Amir(左)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記者 徐樂釗攝
外國遊客在華強北商鋪shopping。AI生成圖
春天裏的華強北。 AI生成圖
專注華強北產品的客人。 AI生成圖
華強北售貨員Angel(左)用英文向孟加拉顧客Selman介紹商品。 記者 楊琪攝
陽光裏的華強北CityWalk。 AI生成圖
深圳華強北,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同樣也是電子零售商的拿貨聖地。
華強北見證了深圳的變遷與繁華,這裏曾經是眾多草根夢寐以求的「淘金地」。靠着那「一米櫃枱」,數不清的白手起家創業者在這裏實現了財富自由。據說,這裏至少走出了50位億萬富豪,包括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神舟電腦創始人吳海軍、TP-LINK路由器創始人趙建軍、豪恩聲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麗等名人。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如今的華強北早已是中國科技潮流icon,也是深港產業發展緊密互動的重要縮影,還是世界各地遊客探索深圳城市魅力的打卡熱點。香港商報記者 楊琪 徐樂釗
華強北的興起與香港密不可分
20世紀80年代初,深圳在如今的華強北一帶規劃建設一個以電子工業和來料加工為主的工業區——上步工業區,並逐漸在此匯集了一批電子工業企業,以生產電子、通信、電器產品為主。
香港的電子業從20世紀60年代起家,自9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香港樓價和工薪的飆漲,大量的港資企業把電子產品組裝生產基地轉移到毗鄰的深圳。
為此,華強北也重點承接香港電子產業大轉移,在人口紅利、市場紅利、政策紅利、地緣優勢等各種經濟要素影響下,靠着賣芯片和電子元器件,華強北逐步發展成世界級電子信息硬件集散地。
隨着中國內地科技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存在感日益提高,深港恢復通關後,不少港人特意到深圳華強北「淘寶」。從事電子產品貿易的港人陳先生在華強北淘貨多年,他發現,華強北有很多電子產品的技術水平可以說遙遙領先,有的時候從國外買回的一些所謂新興產品,到了華強北以後才發現這裏早已領先一步。
華強北也成了部分港人的訪深必去打卡點和電子產品「淘貨倉」。香港市民在華強北不以高凈值消費為主,主要是日常家庭遊玩、數碼消費,喜歡買一些新奇的電子產品送人,或幫國外的親戚朋友尋找具有商機的產品。為了滿足港人「打卡」需求,深圳還特地開設了福田口岸到華強北的免費接駁巴士。
電子通訊設備應有盡有
二十年間,隨着互聯網平台的興起和城市的變遷,華強北經歷無數繁華與低谷。如今的華強北不僅匯聚了各種電子產品,也是深圳最大的手機配件批發市場。如果想尋找手機殼,從華強北地鐵站E出口走出後,可以直奔賽格通信市場,市場裏檔口緊湊,款式琳琅滿目,任君選擇。
來自俄羅斯的謝爾蓋正在採購各種款式的手機殼和耳機套,時而比劃手勢,時而在計算器上按鍵,和檔口店員進行「議價」。這是謝爾蓋在深圳的第五天,按深圳口岸(落地)簽證的規定,他當晚就要回國了。和華強北的其他顧客一樣,他將採購好的貨品用黑色塑料袋簡單裝起,便匆匆走回附近的酒店。
「我到過深圳非常非常多次了,每次都是在華強北採購手機配件,這麽多年,這裏變化很大」,謝爾蓋邊說邊領着我們穿過電動車流和人群,三兩分鐘就到了一家便利店門口,「我的酒店到了,今天還有很多事要做,再見」。
往裏看才能發現,便利店內部是個酒店的前台。即使招牌上並沒有英文指引,它依然是來華強北做生意的外國人熟悉的落腳點之一。酒店的蔡經理告訴記者,店裏每天都會接待很多來華強北進貨的外籍人士,「已經很多年了,大部分都直接來前台訂房」。
「深圳CityWalk」必去打卡點
告別了謝爾蓋,我們又回到華強北商圈。六層樓高的華強北電子世界商城匯集了各種電子產品、設備和電子元器件,還提供維修服務。大約每走過三個檔口,我們就能看到一兩個外國面孔的顧客,有的在體驗產品,有的在「激情」議價,個別老手則神色堅定地走向熟悉的目標店舖。
到深圳出差的以色列小哥Amir將華強北作為「深圳CityWalk」必去打卡點,初次到深圳的他,在來之前就聽居住在深圳的朋友介紹過華強北的「新奇」。而來自馬來西亞的Lester則是帶着從社交平台拚湊的攻略來到了深圳,特意在華強北修理她的移動設備屏幕,據說要比在馬來西亞維修便宜幾千塊人民幣。
在一家面積稍大的店舖裏,一名店員正和外國顧客用英語流利交流,這在翻譯器盛行的華強北可不多見。顧客難掩的興奮和好奇吸引我們停留觀察,店員熱情地向他介紹藍牙耳機和藍牙手錶,他試戴後買下了好幾款產品。
「我是給爸爸媽媽買的紀念品」,這位顧客告訴我們。交談中得知,他叫Selman,來自孟加拉國,原本是去上海見朋友,對深圳華強北一直很好奇,特意南下看看。
「聽說這裏是中國新科技的港灣。只要在谷歌上搜索『深圳科技市場』,它永遠是搜索結果的第一位,所以想來看看真實情況。」他覺得,對於像他這樣的外國遊客來說,華強北電子市場或許是吸引他們特意到深圳觀光的唯一地方。
說起剛剛的華強北購物體驗,Selman表現得很滿意,他稱促使他購買的重要原因在於店員會講英文,「我在華強北這一帶逛了很多家店了,絕大部分銷售都不會講英文。如果只是把價格在計算器上列出來,而不介紹產品,我會疑惑到底合不合適入手」。
新科技港灣 全英文導購
Selman的話驅使記者回到店裏找那位會英語的店員。等待間隙,她還在店內忙着招呼外籍顧客,如數家珍地用外語講解產品。空閑下來,得到老闆批准後,她告訴記者:「可以叫我Angel,或者海燕」,許是常年和外籍人士打交道,她在自我介紹時先說出了自己的英文名字。老闆特地調了另一名員工過來臨時接替銷售工作,得知採訪原委後,Angel的同事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厲害」。
Angel告訴記者,她覺得華強北就像國際金融中心一樣,許多外國人來這裏購物、批發。來華強北打卡的外國人來自世界各地,「有段時間印度人會多一點,有段時間好像是伊斯蘭齋月結束,中東的遊客就特別多,這陣子有很多俄羅斯人到來」,Angel的話匣子打開了。
Angel坦言,她最開始和外國顧客對話的時候,經常聽不懂他們的需求,或者不熟悉某件產品的英文介紹。但她會在網上找翻譯、查資料,反覆嘗試和顧客多交流幾遍,記憶力和熟練度很快得到提升,「聊多幾次後就會發現,原來有些表達是該那樣說的。」
結束語
華強北是深圳經濟發展的一張靚麗成績單。幾經迭代,華強北人依舊保留着強烈的創新韌性,華強北的造夢故事也從未停止。
這是本報啟用AI技術參與設計製作的版面,大部分圖片由AI生成。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科技發展永不停歇。恰如華強北的造夢故事和創新迭代的步伐從未停止過,媒體人對科技的探索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