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26日 版次:A02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德芬報道﹕截至去年底,政府今個財政年度賣地收益約40多億元,遠低於預期的330億元。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相信今個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會超過40多億元,但與原先的估算有差距。她認為地產市道未完全恢復,是可以理解,而面對財赤,當局要調整發展項目優次,非主要提供房屋的項目,包括美化海濱及公園設施工程等或要調整步伐。
北都等工程能在預算下完成
甯漢豪表示,政府去年公布未來四年工務工程平均每年開支900億元,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將再公布多一年工務工程預算,所有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發展,能在預算指標下完成。她指出,政府提出發展新界北新市鎮 ,佔地過千公頃,其中200多公頃劃為優先發展,發展企業園、大學城及私人住宅。
至於今個財政年度私人單位供應8300多伙,只及預計目標的六成三。甯漢豪指,要按市場環境推地,不能強推,過去四年私人房屋供應超標完成,足以抵銷今個年度私樓不足的情況。
甯漢豪提到,當局正進行交椅洲人工島的前期研究,不存在放棄發展項目,並非收回在本屆政府展開填海工程的說法。她指在財赤下,正研究工程能否「攤長」進行,又研究不同財務安排,例如透過融資及片區開發。
她強調,就算今屆政府未能展開填海工程,項目仍是香港長遠需要發展,政策有延續性,是香港土地空間布局的策略。
甯漢豪又指,私營工程量放緩是不爭事實,去年工程量下跌約四成,並不能單靠政府工務工程補足。政府已經透過加快審批過程,鼓勵私營工程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