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蕁麻疹了解致病原因

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2月16日    版次:A08

適量運動有助控制蕁麻疹病情。 (資料圖片)

春天來臨,溫度和濕度變化較大,有機會引發蕁麻疹,特別是幼童。全科醫生陳樂詩解釋,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會造成皮膚出現紅色斑塊和瘙癢感。「蕁麻疹由過敏原引起,如食物、藥物、感染或環境因素,引發了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所致。過敏原刺激皮膚中的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造成皮膚發紅、腫脹和瘙癢。症狀通常在數小時內出現,持續數天。幼兒病情嚴重時可引發水腫、呼吸問題等,影響情緒和睡眠,甚至妨礙正常上學生活。大多數情況下,蕁麻疹是一種短期的皮膚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蕁麻疹。」陳醫生指出,有遺傳過敏體質的人會容易產生過敏反應,其免疫系統活躍,引發蕁麻疹的機會較高。

蕁麻疹分為急性及慢性

蕁麻疹的主要症狀包括皮膚出現皮疹,這些隆起、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稱為「蕁麻」,陳醫生說:「皮疹伴有強烈瘙癢感,或在局部,或全身擴散。皮疹周圍或出現水腫,尤其是面部、四肢等部位。單個蕁麻疹通常維持數小時到數天不等。如病情持續超過6周,可能形成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症狀較明顯,發作時間短,慢性蕁麻疹症狀相對輕微,但持續較長。急性蕁麻疹常見誘因包括食物、藥物、感染等。慢性蕁麻疹具體原因不明,或與自身免疫失衡、感染或其他慢性疾病有關。」急性蕁麻疹可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過敏原引起,陳醫生表示:「海鮮、堅果、乳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急性蕁麻疹。藥物過敏原有阿士匹靈、抗生素或中草藥。過敏原感染性因素包括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流感等病毒感染,或寄生蟲感染。此外,溫度變化等物理刺激,情緒壓力和荷爾蒙變化(如懷孕)也會引致蕁麻疹。」蕁麻疹發作時令人忍不住抓患處,如是小孩患者,家長可採取以下方法緩解症狀,陳醫生表示:「避免接觸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藥物或環境因素。保持室內涼爽,避免過熱或過冷刺激皮膚。適量使用抗組織胺軟膏或乳膏,有助緩解皮膚瘙癢和腫脹。也可使用涼敷毛巾或冰敷的方式,減輕皮膚發紅和腫脹。若小朋友出現喉嚨或舌頭腫大,呼吸明顯受阻,伴有頭暈、噁心、腹痛等,都是嚴重過敏反應,以及出現蒼白、虛弱、意識模糊等表現,可能是過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就醫搶救。」

以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

急性蕁麻疹多由過敏原引起,治療首要是控制症狀,而慢性蕁麻疹需治療免疫機制失衡問題,陳醫生解釋:「醫生會處方具抗組織胺類藥物,可緩解皮疹和瘙癢。如伴有嚴重水腫等情況,需使用口服或注射的皮質類固醇藥物。同時需要查找並避免接觸誘發因素。慢性蕁麻疹治療重點在於抑制過度激活的免疫反應,恢復正常的免疫機能。除了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可能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並要調理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改善睡眠等。」要預防蕁麻疹復發需從日常生活入手,觀察生活中可能觸發蕁麻疹的因素,如食物、藥物、環境致敏原,保持日常記錄,有助於尋找誘發因素。避免過敏原、添加劑等可能誘發蕁麻疹的食物。確保充足的睡眠、多運動、減少壓力,都有助預防蕁麻疹。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也是調節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多攝取維他命、礦物質等有益免疫系統的營養,也可幫助維持免疫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