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力 聯防聯控

港深織密抗疫網

版次:A13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02日

由內地援建的香港「火眼實驗室」。

深圳鹽田港「海上供港快線」。

深圳市紅十字會援港抗疫捐贈物資運輸車輛。

自2020年以來,港深就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展開合作,同心抗疫。特別是在今年香港暴發第五波大面積新冠疫情時,深圳為香港提供了堅強後盾,保證了對港物資的供應,幫助香港控制住了疫情。齊心協力聯合抗疫已成為港深合作最真實的寫照。

香港商報記者 童越

1

全力保障供港物資「生命線」

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口岸始終以「開門防疫」的態度保持「客通貨通」,保障香港物資供應穩定,「供港生命線」從未中斷。同時,全國的援港物資都要到深圳來中轉,這條生命線更顯重要。

今年2月,當香港跨境貨車司機成為深圳疫情境外輸入的高發群體時,深圳第一時間成立跨境運輸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在各陸路口岸現場設置6個免費核酸採樣點,各區設置17個接駁點、19家專用酒店供跨境司機免費休息。深圳還迅速在口岸區域或高速公路出口附近設置了13個綜合接駁站,實施「三區兩通道」管理。

為減輕陸路運輸帶來的疫情輸入壓力,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與香港運輸及房屋局牽頭的內地供港物資供應工作小組緊密合作,全面開通「海上快線」水路運輸服務,不斷增加內地對港鮮活食品和其他生活、生產物資的供應。

據統計,深圳市三個港口自2月18日開航之日起至6月27日,總共運輸跨境物資約598830個標箱,約2951750噸貨物,其中生鮮食品類約2010個標箱。

為提升運力,深圳大力給予政策支持。今年3月推出的「惠企30條」提出,深圳實行「兩補」,即補貼深港海上跨境運輸、補貼新開航線。對3月至6月深港陸路運輸轉海上快線運輸的新增運費成本進行逐月退坡補貼,企業越早轉換運輸方式就能享受越大幅度的補貼。同時,對時效性強或有特殊要求的進出口貨物,逐步有序恢復深港陸路運輸;分類補貼新開通客運、貨運航線,比如,新開通短期貨運航線按出港貨量享受最高500萬元資助。

為不斷豐富深港聯運的途徑,深圳在6月發布的「穩定工業經濟30條」中提出「優化深港陸海空鐵運力安排」,包括:加快建設蓮塘口岸接駁點,進一步增強口岸接駁能力;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研究推行擺渡模式,後移消殺環節,提升口岸接駁效率;研究增開符合電子產品特殊需求的海上快線,按照「提前申報、抵港直裝、非侵入式查驗」方式提升通關速度;增加深圳機場大貨機航線和運能,組織好深圳-香港貨運包機航線運輸,優化運輸貨物品類;改善平湖南鐵路貨場海關通關環境,提高鐵路運輸效能。業內人士表示,在保港物資供應通道上,深港合作將上一個新台階。

2

信息互換 減低傳播風險

自2020年初首波疫情發生後,港深就充分運用兩地溝通聯絡機制,及時高效共享防疫信息和資源,協調關口管理辦法調整,協助處理在深港人事務等。

在香港暴發第五波疫情後,港深同心同力,不斷加強聯防聯控。深圳市在做好「外防輸入」的前提下,立足香港所需、深圳所能,根據形勢需要不斷推出新舉措,全力支持和配合香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共同守護好兩地民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今年3月14日,深圳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決定在一周內進行三輪全員核酸檢測,提出「除保障城市運行及供港物資貨運的交通外,全市公交、地鐵停運。深圳市政府表示,將在阻擊本土疫情、支援香港抗疫、保障城市平穩有序運行「三條戰線」上同時作戰。

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同日的記者會上代表香港市民衷心感謝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她說:「即使深圳市政府周末籌備全員檢測(核酸),仍不斷與港方接觸,確保供港物資供應不受全民檢測影響。」林鄭還提到,從當日凌晨起,兩地政府便在多個口岸設立深港跨境貨車司機接駁點,以減低兩地傳播疫情的風險。

港深兩地的海關在安全監管方面也不斷推進信息互換、執法互助、監管互認,嚴防疫情交叉感染。

3

兩地企業民眾攜手互助

在深港抗疫合作中,兩地的企業、機構及民眾共同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出錢出力。2020年疫情之初,在疫情還未全球大暴發的時候,全球防疫物資源源不斷經香港流入深圳。

在深圳各核酸檢測點,長期活躍着一批港人的身影。據統計,今年春節以來,已有數百名港澳籍志願者參與深圳抗疫工作,一批香港籍志願者積極號召港籍居民加入防疫工作。目前,深圳全市註冊的港澳籍志願者有7496名。

而在今年香港遭遇疫情重創時,深圳各界也踴躍捐款捐物,同心抗疫。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平安公益基金會捐贈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檢測試劑及防護物資;騰訊公司向香港抗疫支援5000萬港元,優先幫助基層工作人士和前線醫護人員的防護及生活需要;廣發銀行深圳分行、金活醫藥集團都紛紛捐獻防疫物資;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香港提供數百萬人份新冠抗原檢測試劑;深圳市金准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向香港捐贈1萬人份的試劑盒;香港馬鞍山體育館設置的「火眼實驗室」由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升診斷中心承辦,一同抵港的還有200多名華大基因員工;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攜帶40餘台核酸檢測儀器及大量試劑支援香港氣膜實驗室等。

深圳的社團組織也都在用不同方式助力香港抗疫,傳遞深港同根的脈脈溫情。香港深圳社團總會聯合深圳海外聯誼會,同時在深港兩地發起「深港攜手,齊心抗疫」捐款行動;香港鹽田同鄉聯誼總會團結在港鄉親捐款捐物;福田村環慶堂黃氏宗親會、深港蓮花聯誼會等宗親社團紛紛發動義工,協助做好抗疫工作;香蜜湖港深聯誼會、南園居深港人聯誼會等為跨境司機、宗親會員送上防疫禮包。

4

探索灣區協同應急醫療服務

疫情之下,港深兩地的醫療工作者克服了兩地醫療系統不同、患者病情複雜危重等困難,共同為抗疫而戰。

2020年春節期間,時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教授帶領一批香港醫生「逆行」,投入到深圳的抗疫工作。而為支援香港抗疫,深圳也數次派出醫療團隊援港,與香港醫護人員互補不足。

中央援港醫療隊第二隊隊長余濤表示,此次赴港醫療支援任務具有開創性意義,為今後粵港兩地更深入的醫療合作與交流打下良好基礎,為整個大灣區醫療應急機制的建立打造了樣板。盧寵茂也向記者表示,香港今年3月准予內地醫護人員在港合法開展診療、護理工作,並可使用香港醫療信息系統,這是一項歷史性的突破。他希望以後大灣區能有更多的醫療交流與協作,為攜手抗疫和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一體化做出更多有益嘗試。

目前,深圳已有13家醫療機構與國際商保公司簽訂就醫協議,7家定點醫院提供香港病人轉診服務。在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港澳居民在深圳享有「市民待遇」,深圳已累計為在深圳的港澳同胞接種新冠疫苗16.26萬劑次。此外,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長者醫療券」試點常態化,「居粵香港患者復診支援計劃」將延續至2022年10月。

香港醫管局還計劃在下半年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首批引入的內地醫生來自大灣區的三甲醫院。目前正與廣東省衛健委商討用輪替制度。

深圳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一方面要發揮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制度、模式、管理創新優勢,打造與港澳銜接、與國際接軌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醫療中心;另一方面,謀劃布局一批更具競爭力的深港醫療合作平台,包括加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附屬醫院建設,推動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前海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開設國際化診療中心,支持香港名醫診療中心項目建設。另外,通過落地一批深港醫學教育項目,包括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聯合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成立「深港醫學專科培訓中心」。這些也便於深港在抗疫方面展開更多合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