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金融聯動性不斷增強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03日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來,香港同內地經濟結合更趨緊密,中央更不斷推出新政策,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滬港通與深港通(滬深港通)便是內地與香港股市協同發展的開創性機制,簡單說,就是讓內地投資者在境內可以買賣港股,讓香港投資者可以買賣A股。滬深港通自啟動至今8周年,總體運行平穩,兩地市場聯動性增強,可謂雙雙受惠。
香港商報記者 周健鑫
港交所(388)前行政總裁李小加形容:「滬深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換取最大的市場成效」。仔細說來,就是結算交收全程封閉,實現風險全面監控;交易總量過境,實現最大價格發現;結算淨量過境,實現最小跨境流動;本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人民幣境外換匯,實現全程回流;結構高度對稱,利益高度一致;收入平均分享,實現互利共贏;實行初期額度管控,引導市場適應節奏;試點模式結構靈活,可供未來擴容、擴量、擴市。
通過這一模式,兩地投資者都可以盡量沿用自身市場的交易習慣投資對方市場,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進出對方市場,但跨境資金流動又可控,不會引發資金大進大出,實現了最大幅度的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為兩地市場創造了共贏。
創造最大市場效益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溫天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既能吸引大量環球投資者接觸到A股,也讓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可以接觸到港股,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強化鞏固。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14年的滬港通開通到近期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滬深港通這8年來交易產品種類在不斷豐富,股份成交量亦日漸上升。被問及對兩地股市估值的看法時,葉尚志表示,內地A股投資者多為散戶,香港股市多機構投資者,兩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但從總體趨勢而言,相信未來滬深港股票交易估值會逐漸拉近,AH股溢價長期來看會收窄。
滬港通在2014年11月17日正式啟動,上交所和港交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兩地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滬港通機制包括了滬股通以及港股通兩部分。在投資標的上,上海股市開放568隻A股作為投資標的,而香港則開放226隻港股作為投資標的。
強化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
滬港通啟動象徵香港股市與上海股市間交互投資渠道正式連結,此後海外投資者可透過滬股通直接投資內地A股,而內地投資者也可以經過港股通投資港股,雙邊資本市場開始整合。滬港通既強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也讓內地資本市場獲得更多的成長動力。
在滬港通累積一定試點經驗基礎上,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也正式開通。深港通下的深股通涵蓋了大約880隻深圳市場的股票,其中包括約200隻來自深圳創業板的高科技、高成長股票,與滬股通投資標的形成良好互補。截至2021年12月5日,深港通累計交易金額41.9萬億元,年均增長94.5%,成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視窗。深股通累計交易金額33.7萬億元,年均增長104.1%,呈現加快增長勢頭;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累計交易金額8.2萬億元,年均增長82.2%,保持持續向好趨勢。
根據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10日,北向滬股通和深股通日均成交額已達1222.6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同期上漲35%,南向港股通2021年日均成交額已達440.6億港元,比2020年同期上漲87%。北向滬股通和深股通7年累計成交額達64萬億元人民幣,累計1.5萬億元人民幣淨流入內地股票市場。
北向南向資金持續增長
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投資內地股票總額不斷增長,由2014年底的865億元人民幣,激增至2021年11月10日的2.6萬億元人民幣。截至2021年11月10日,南向港股通7年累計成交額達23.1萬億港元。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持有港股的總額持續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2021年11月10日的2.2萬億港元。
根據港交所2021年統計數據,港股市場2021年共有98家企業新股上市集資(IPO),募資額達3288億港元,屬歷年較高水平。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總數1368家,佔總上市企業53%;在港新上市的內地企業數目為87家,佔新上市企業89%。2021年香港市場前十大發行的新股全部為內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