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購縮量 專家稱幣策離轉向尚遠

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09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朱輝豪報道: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4日-8日,央行均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在2.10%。受訪專家認為,央行此舉向市場傳遞貨幣政策從危機模式轉向正常模式的信號,言貨幣政策已轉向為時尚早,後續政策仍需全力穩增長,總基調仍將延續寬鬆,流動性將保持寬裕。

傳遞幣策轉向正常模式信號

從本周一開始,央行連續5個交易日逆回購操作規模從前期的100億元縮減至30億元。Wind數據顯示,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共有4000億元逆回購到期,累計進行了15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此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3850億元。

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央行縮減OMO(公開市場操作)規模主要有幾方面考慮:一是跨季流動性較為充裕,近期短端利率跨季後回落並保持低位,出於價格優先考慮,在貨幣政策的量上暫時沒有增加的必要性;二是疫情恢復,經濟基本面轉好,近期基建投資、財政發力以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落地,寬信用效應顯現,寬貨幣的必要性下降,有條件進入一個觀望階段;三是為避免市場對寬貨幣形成長期的一致性預期,造成資金空轉和加槓桿,需要向市場傳遞貨幣政策從危機模式轉向正常模式的信號。

貨幣政策未發生轉向

值得注意的是,上次央行單日逆回購投放量低於100億元,要追溯到2021年1月。央行本周連續5個交易日逆回購投放縮量至30億元,是否意味着貨幣政策已發生轉向呢?在應習文看來,當前貨幣政策放慢腳步,調整節奏,為的是靜待後期經濟復蘇的實際表現,同時關注全球外部環境的變化,留出更多操作空間,他認為貨幣政策已經轉向為時尚早。

國盛證券認為,央行本次縮量不必過度解讀,中國貨幣政策也遠未到轉向的時候,主因有三:一是本次並未出現「量縮價上」;二是近期央行高層講話和會議表態仍偏寬鬆;三是最為本質的,當前疲弱的經濟基本面並不支持轉向。

國盛證券指出,結合二季度央行調查報告來看,維持此前判斷,當前經濟反彈只是疫後的自然修復,實際下行壓力仍大。疫情之外,本質還是內需不足、信心不足,後續政策仍需全力穩增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