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朽浩氣長存關帝廟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1日

中國是信仰多元化的文明古國。中國人 治水英雄大禹,造字聖人倉頡等,都被人 團結一心的傳統美德教育中心。      楷模,人們建廟祭祀關帝,虔敬祭拜關

崇信天道,崇尚道德,崇拜自然,講究和 們奉為神明,受到後人祭祀。        在中華神州大地上,分布範圍最廣、數 帝,便能夠從人神感應中獲取人體所需的

諧相生、兼蓄並容。在民智未開的原始社  對古聖先賢的崇拜和祭祀,是儒家學說的 量最多、信眾最為普及的廟宇,就是關帝 精氣神、正能量。

會,人們生產力低下,抵抗自然災害的能 重要內容,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 廟。據《文史參考》(《國家人文歷史》前  清雍正皇帝在御製《關帝廟後殿崇祀三

力較弱,因而對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充滿了 調道德感化;同時也講究神道設教,天人合 身)2011年7期文章指出,至清朝中期,全 代碑文》中說:「(關帝)神之陟降上

敬畏和恐懼,人們認為大自然中的一切現 一,內聖外王,敬天禮人。儒家制定出一整 國就約有關帝廟30餘萬座,僅北京就有 下,顯赫鑒觀,以驚動覺悟,保佑扶持,

象都有神明主宰,因而出現了最早的太陽 套祭祀制度,並通過祭天、祭地、祭祖等祭 116座,其數量之多,居各種廟之首。 與斯人呼吸相應者,感而通,微而著,洋

神、月亮神、山神、風神、雷神、水神、 祀活動,對民眾進行教化。        「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是關帝廟 洋乎忠義正直之氣,充塞於宇宙之間,與

火神、河神等原始的自然神崇拜。      先秦之後,人們對於「有功於國於民」  分布廣泛的真實寫照。          日月星辰同其明,江河山嶽同其體,風霆

隨着生產力的提高,人們抵禦自然災害 的英雄聖賢,都要舉行崇祀。《禮記·曲  明代狀元錢福在《義勇武安王廟碑記》 雨露同其功用。宜其英靈之振古常新,而

的能力大大增強,上古時期出現許多征服 禮》說:「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 中說:「剛明正大之氣,人人同得以為人 為歷代賢豪所莫能並也。」

自然、改造自然的英雄聖賢,為中華民族 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 者,雖或屈抑於一時,而終將感發悼痛,  在中華民眾的心中,關帝廟早已成為人

的文明進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如燧人氏 之,能捍大患則祀之。」人們對英雄聖賢 積之久而不可自已,然後吾心之神若有見 們祈求公平正義,祈福平安健康,祈禱趨

鑽木取火、結繩記事,開創了中華文明的 的崇拜,是民間信仰普及、升溫,推行廣 焉,而神若有所答焉,此廟祀之所由設 吉避凶,祈望幸福吉祥的精神殿堂。關帝

新紀元,被尊為「火祖」。伏羲創立八 遠的主要因素。這些祭祀活動既有官方以 也。」                崇拜、關帝信仰,寄寓了中華民眾對天道

卦,創造文字,結網捕獵,變革婚姻習 儒家忠孝思想為指引,以慎終追遠淨化民  剛明正大之氣,即是孟子所說「至大至 自然人道崇義的領悟和實踐,寄託了中華

俗,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與女媧同為 眾為倡導,為英雄人物建祠立廟,崇拜祭 剛,充塞天地之間,配義與道,集義所 兒女對護國保民英雄聖賢的懷念和尊崇。

福佑社稷之正神。神農炎帝製農具,種五 祀的,也有民間純粹出乎對英雄的敬仰、 生」的浩然之氣。這股氣於自然界,是化 清代名臣魏裔介在修復關帝廟碑記中說:

穀,治麻為布,削木為弓,開闢市場,被 尊崇、愛戴,自發自覺地為英雄聖賢建起 生萬物的基本物質;於人體,是人催生精  「乃為闡揚帝君之所以有功於當時及萬

尊為「藥祖」、「神農大帝」。軒轅黃帝 了祠廟,立起了聖像,每逢朔望及慶祝之 神意志力,增加抵抗力、免疫力的基本來 世,而享此隆稱者勒之豐珉」,「俾後人

發明了曆數、天文、陰陽五行、甲子紀 期,百姓供奉豐盛祭品,演劇獻牲,人神 源。中醫認為,人之三寶,精氣神,氣, 入廟而祀,覽之有感,相與勉為正人。無

年,設官司職,修德立義,被中國道教尊 同樂,漸漸形成了民間習俗,成為普及社 就是維持生命運行不息的基本元素。    忘此日修復之義焉。」

為始祖。其他英雄聖賢如射日英雄后羿, 會教化,引導民眾止惡向善、睦鄰友好、  關帝是天地正氣的化身,是忠義精神的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