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青逐綠 且看湖南的美麗之變

版次:A09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2日

絨毛皂莢。

長株潭綠心地區。

世界銻都重現「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理念深入人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階段目標中對生態文明的要求: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

湖南之靈在於山,湖南之美在於水。山山水水,鍛造了湖南多元的地貌。近些年,湖南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向全域美麗大花園大步邁進。

化定興 馮晨陽 趙俊一

讓綠色家底更厚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在長株潭三市的接合部,一塊面積約528.32平方公里的綠地被稱為長株潭城市群「綠心」。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大型城市群綠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綠心。

隨着長株潭一體化的加快,如何保護這塊綠心,成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心頭大事。2011年,湖南編制出台《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年)》,2013年頒布《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

根據這個規劃和條例,長株潭城市群 「綠心」將建設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湖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自然資源總督察陳仲伯說,打造綠心中央公園,首先要着力加強生態建設,着力彰顯綠色之美。綠心中央公園提出以綠為底色、以山為風骨、以河為脈絡、以田為自然、以湖為靈韻。

長沙雨花區跳馬鎮97%的面積位於長株潭綠心內,該鎮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13萬畝。在跳馬鎮石燕湖村,村中許多路口、路段都豎起了綠心地區指示牌和界碑,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清楚分辨「禁、限、控」三區。截至2021年底,長株潭綠心森林覆蓋率達到42.89%。

湖南省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提升湖南生態系統質量,湖南有序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人工造林176.8萬畝、封山育林312.99萬畝、退化林修復148.36萬畝、森林撫育531.59萬畝,實施人工種草2.01萬畝、草地改良6.24萬畝,建設省級生態廊道12.53萬畝。

絨毛皂莢是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湖南省特有植物,野生植株僅分布在南嶽衡山。1954年絨毛皂莢首次在南嶽衡山被發現,發現時有5株,目前存活有7株。

從1981至1991年,相關科研院所致力於絨毛皂莢繁殖技術研究,採取播種、嫁接、扦插等繁殖技術措施培育苗木2200餘株,向全國9個省、市12個單位推廣試種,對絨毛皂莢進行有效拯救保護,相關工作獲湖南省林業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廣濟寺栽植絨毛皂莢約200多株。2019年,南嶽樹木園絨毛皂莢種質資源保育基地被確認為湖南省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庫內保存栽植絨毛皂莢960株,搶救繁殖絨毛皂莢幼苗2000餘株。

「自上世紀50年代發現以來,通過多年持續的努力,絨毛皂莢從瀕臨滅絕到人工培植數量不斷上升,這是湖南省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典型縮影。」該工作人員說。

目前,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達59.97%,森林蓄積量達6.41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7.04%,濕地保護率為70.54%。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湖南生態旅遊呈現勃勃生機。2021年以生態旅遊口徑統計測算林草系統旅遊後,湖南省生態旅遊共接待遊客2.42億人次,綜合收入2022.42億元。

壓實責任鐵腕治理

保護生態環境不只是生態環境一個部門的工作,同時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必須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大格局。湖南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責任,確保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湖南落地見效。

湖南益陽將8個區縣(市)、16個市直部門、9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全市績效考核體系,實現考核全覆蓋。在幹部選拔使用上,對存在突出環境問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堅決不提拔、不重用。

永州持續高位推動問題整改,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推進整改工作。

邵陽邵東市5月5日召開防範化解重大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利劍行動專題研討會後,僅僅兩天時間,就有5家企業因各種環境違法行為被立案查處。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湖南省在生態治理上的鐵腕手段和戰略定力。目前,湖南出台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等三個重要文件,建立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三項重要制度。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幹部告訴記者,湖南配合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織開展「立行立改」月活動,對督察交辦的典型案例、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現場督導幫扶。截至2022年3月底,中央層面交辦和披露湖南省的229個生態環境問題完成整改(銷號)176個。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縱觀世界發展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這道時代大考題,湖南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持續深化重點流域保護和治理;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為途徑,切實築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態屏障;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為重點,着力消除環境風險隱患;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着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綠水青山成為了湖南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和本源性財富。

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的目標,為湖南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錨定了方向。面對這個目標,湖南必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久久為功抓下去。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不毛之地

重現綠色

青山遠黛,近水如煙。盛夏時節,三湘大地處處是山水畫卷。這除了湖南的自然稟賦外,與湖南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其中之一就是礦山整治。

湖南冷水江,錫礦山曾撐起世界銻產業的半壁江山。鼎盛時期,冷水江聚集了200多家銻礦採選廠、30多座冶煉廠,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然而,長期的無序開採和冶煉,生態環境早已千瘡百孔,土壤中的銻最高超標達200倍,森林覆蓋率僅為8%。當地人說,這裏種不活植物,一年中只有盛夏和雪後初晴才能看到藍天。

更大的難題在於,歷史遺留下了7500萬噸含重金屬廢渣,處理起來十分棘手。「對銻精鍊時,要加入純鹼或片鹼進行脫砷處理,由此產生的固體浮渣叫砷鹼渣。這種渣易溶於水,容易滲入生態水體,污染環境。其中的三氧化二砷,就是大家熟知的砒霜。」錫礦山地區砷鹼渣無害化處理技術攻關負責人、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孫偉說。

清華大學教授盧風說,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明顯標誌,實現現代化就是建設工業文明。然而,工業文明是不可持續的。古老的中華文明必須經由工業文明而走向生態文明。

為讓礦區重現綠色,近年來,湖南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綜合施策,着力解決錫礦山污染問題,探索「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民生改善、產業轉型」變革之路。

除了關停不達標的錫礦企業,重中之重自然是對砷鹼渣的安全處置,而這面臨着諸多技術難題。2019年,湖南省組織湖南黃金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南大學、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賽恩斯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技術攻關,終於在2021年取得突破,為砷鹼渣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修復礦區生態環境,2018年以來,湖南在錫礦山地區開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喬木、灌木、花草混種的方式改良土壤,美化景觀。對受污染的河道進行清淤、對礦區廢渣淤積的河道進行疏浚,實行生態護岸,並修建引水灌溉工程,對2000餘畝土地進行了綜合整治。如今,昔日的不毛之地已鬱鬱蔥蔥。

2021年10月,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生態文明論壇上,湖南省《婁底冷水江銻煤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案例被列為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記者從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從2017年開始,湖南連續展開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累計完成600餘個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錫礦山綜合治理歷史遺留廢渣約5200餘萬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