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0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2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鳳鳴報道:深港兩地不僅在地域上相鄰,文化相通,甚至還有着很多重名或相似的地名:西貢、車公廟、筆架山、大磡村……這些為兩地居民熟悉的地名,它們的出現與演變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不僅承載着各自的城市性格密碼,也同時記錄了深港雙城共感、風雨滄桑的變遷歷史。日前,《藏在地名裏的香港》新書分享及共談會在深圳市福田區聯合書店·本來藝文館舉行。
《藏在地名裏的香港》新書分享會邀請了該書作者、深圳經濟特區研究會副會長木木,深圳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尹昌龍,文化學者胡野秋來到活動現場,通過與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副總裁趙東曉和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中華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長楊歌進行視頻連線的方式,共同暢談深港兩城地名背後的故事。
本書共分為總篇、城篇、海篇、山篇四大板塊,輯錄了數十篇講述香港各處地名來源及其社會文化背景的散文。該書精選了數十處香港地名,從中撰文探究香港歷史文化,講述在港生活諸多趣事。「在林林總總的地名裏,藏着一個悠遠而鮮活的香港。」木木表示,追尋香港地名的歷史由來,發掘這些或古雅、或洋氣、或淳樸、或多元的名字背後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香港這座繁華國際大都市的另一面。
尹昌龍認為該書把地名作為切入點特別好。他表示,深港合作要了解香港,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講好香港的故事,也是講好中國的故事。在他眼中,《藏在地名裏的香港》就是一本講好香港故事的重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