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7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5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何嘉敏報道: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億通在1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廣州正在研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依託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與資管中心建設探索發展大灣區碳資產管理業務,為綠色金融服務「雙碳」目標探索有效路徑。
自2017年6月,廣州獲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廣州5年來培育發展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林平表示,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廣州模式」。廣州綠色金融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2年3月末,廣州綠色信貸餘額 6471.52 億元,五年增長2.4倍。
此外,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孟萌透露,截至2022年6月30日,廣碳所累計成交配額2.07億噸,佔全國總量27.70%;總成交金額達50.92億元,佔全國總量22.62%;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均居全國首位。
廣碳所還探索基於廣東碳市場的期現貨聯動,研究建立碳排放權跨境交易機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設。孟萌表示,未來,廣碳所將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推進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碳金融實驗室籌建,參加2022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年會,推出具備大灣區合作推廣潛力的示範類項目。
作為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核心區,花都區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5倍。花都區副區長徐容雅介紹說,廣州一大批全國首創案例均發生在花都,如在全國率先開展綠色金融支持生豬「保險+期貨+銀行」項目、「創新型藥品置換責任保險」試點、發布全國首份碳信用報告等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全國首創案例,為全國提供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