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半年GDP增2.5%

二季度實現正增長 有望繼續回升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6日

【香港商報訊】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6264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2464億元,同比增長0.4%。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4月份中國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5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6月份經濟企穩回升,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

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衝擊

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經濟發展極不尋常,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衝擊,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經濟運行逐步企穩回升。

具體而言,工業生產企穩回升,高技術製造業較快發展。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6.2個百分點。

市場銷售有所改善,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較快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432億元,同比下降0.7%。基本生活類消費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9%、8.2%。全國網上零售額63007億元,增長3.1%。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6.1%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71430億元,同比增長6.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社會領域投資增長14.9%。

就業形勢好轉,城鎮調查失業率回落。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4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7%,其中二季度平均為5.8%。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5、6月份連續回落,分別為5.9%、5.5%。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縮小。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2.55,比上年同期縮小0.06。

潛在增長率約在5%至6%

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一系列扎實穩住經濟政策成效明顯,中國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不利影響,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尤其是二季度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穩住了經濟大盤,成績來之不易。

關於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付凌暉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未來隨中國經濟體量增大,勞動力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潛在增長率水平也會逐步降低。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5%至6%的潛在增長率仍然處於中高水平,特別是在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量條件下,能保持中高水平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付凌暉認為,雖然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了1萬美元,但是和發達國家4萬美元以上的人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潛力。

實現全年預期目標有挑戰

付凌暉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猶存,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面臨挑戰。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強的特點明顯,宏觀政策調節工具豐富,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具備較多有利條件。

從下半年情況看,付凌暉認為,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推進穩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回升,保持在合理區間。

ING:內地經濟走上復蘇之路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表示,中國內地第二季經濟增長0.4%優於預期,當局的刺激經濟措施有效,成功避免經濟收縮,經濟復蘇已經開始。與此同時,失業率從5月份的5.9%迅速下降至6月份的5.5%,數據表明經濟可能已觸底反彈。該行上調內地全年GDP增幅預測,由3.6%調高至4.4%。

分析零售數據,彭藹嬈指出,內地零售額由5月的同比下跌6.7%,改善至6月同比升3.1%。汽車銷售從5月的同比下挫5.9%,改善至6月同比增長13.9%,主因當局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由於部分地方政府尚未完成補貼計劃,預計零售銷售將繼續保持強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