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6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報道:對於昨日公布的內地上半年GDP數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上半年GDP數據基本是符合預期的,特別是第二季度仍然為正,這說明國家在穩增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拖累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還是消費的疲軟。可以看到,3月至5月,消費都是負值,這主要是受到疫情的衝擊。可喜的是消費在6月轉正,這已經是超出預期了,可見如果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不那麼嚴重的話,消費肯定是能夠平穩增長的。
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強勁增長
連平認為,6月之後內地各項經濟指標開始企穩,未來經濟進一步回升基本上已是定局,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將明顯加快。前兩個季度發債力度很大,尤其是疫情得到控制後,各項生產都在全面推進,基建投資明顯加快,出口整體較為平穩,製造業也會保持一個較高增速。未來能夠持續保持較強增長動力的是製造業中的高新技術產業,近幾年這些產業通常具有10%以上的高增長,這對於製造業投資來說拉動很大,相信今年下半年這方面仍然會有較好表現。此外,消費方面,上半年是一個短板,6月開始恢復,未來也會出現進一步反彈。當然這裏有個前提條件就是疫情不反覆。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中國經濟三季度將迎來較大反彈。一方面,去年三季度經歷了疫情、汛情和拉閘限電等多重衝擊,兩年平均增速僅為4.9%,為全年最低點,基數較低有利於今年同比增速回升;另一方面,隨疫情擾動逐漸減弱,復工復產進程加快,積壓需求集中釋放,政策效應持續發揮,經濟增速正向潛在增長水平恢復,預計三季度GDP有望回升到5%左右的水平。
穩增長政策已定料變化不大
7月12日,李克強總理在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5月主要經濟指標跌幅收窄,6月經濟企穩回升,這極為不易。但經濟恢復基礎不穩固,發展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穩住經濟大盤需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那麼未來在穩增長政策方面是否還會有新看點?連平表示,今年的政策基本盤已經確定,從近期一系列動作來看,一般情況下不會加碼了,只是可能把明年要發的專項債提前到今年年底來做。目前發債的數量較多,財政應該較為充裕,接下來的工作主要是花錢了,比如對中小企業的各種減稅降費等積極財政政策會加速落實。
貨幣政策方面,連平認為,穩健的基調不會改變,但是仍會有逆周期的調節。可以預見,利率水平應該不會繼續下行了。因為目前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通脹嚴重,中國需要防範輸入性通脹。此外美國又在加大力度加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定。
溫彬亦認為,由於經濟繼續修復,預計短期內政策將保持觀望。李克強總理在日前的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既要有力,尤其要加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等實施力度,又要合理適度,不預支未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等實施時間才一個多月,還有相當的實施空間,要繼續推動政策落地和效果顯現。」這意味短期內政策繼續加碼的可能性不大,下一階段政策將重點圍繞穩市場主體穩就業穩物價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