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17日
▲坑上鴛鴦湖美如畫。 王毅玨 攝
張真鋼
【香港商報訊】記者吳敏 通訊員洪宛柔、王卉報道: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坑上村,住着這樣一位「藝術家」:「13歲考入縣劇團學戲劇,20歲考入大學學繪畫,26歲去深圳做過報社美編攝記,並獲過中國新聞攝影金獎,做過平面設計、電視片導演、大型活動策劃,45歲選擇離開深圳定居徽州,現在是熱衷鄉土建築與園林設計改造的一位普通中年大叔。」這是張真鋼在個人視頻號的簡介。
1994年,張真鋼第一次從深圳到徽州攝影採風,便對徽州有了好感。2007年,他在考察了多處宜居地域後,選擇到徽州定居。2009年,他在徽州區西溪南鎮坑上村盤下一處閑置農房,成為西溪南的「新村民」。
為了讓朋友們知道西溪南不是新西蘭,張真鋼自費設計與印刷了500本介紹西溪南的畫冊,並在深圳舉行了4場講座,向更多的人展示徽州之美。
4年前,張真鋼又來到鄰鎮的石際村,擬打造集雕刻、繪畫、陶藝等於一體的藝術村落。如今,張真鋼的藝術村落已經基本落成,山水相伴,鳥語花香,空中菜園扮靚屋頂,戶外健身房四面皆是綠林。
張真鋼在石際打造藝術園林的時候,恰逢村裏正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受他的啟發,村民們巧妙利用拆後的老舊磚頭等材料,打造步道、涼亭、花壇等小景點,做到廢物利用、生態環保,提升村莊顏值。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村裏積極探索發展休閒經濟和民宿經濟,走出了一條農莊、村落和農戶共贏的道路。
張真鋼表示,徽州本土有着很多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要學會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通過精細化包裝做好上游品牌建設,未來的徽州應當不僅僅是杭州的後花園,也可以是深圳的後花園,北京上海的後花園,更是我們整個人類的共享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