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米埔生態保育區建成城市綠洲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2日

2021年政府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部分提出,以米埔自然保護區為中心,透過收回約700公頃私人濕地和魚塘地,加上政府土地,分別在南生圍、大生圍及甩洲一帶(佔地400公頃),米埔至新田/三寶樹一帶(佔地520公頃),以及蠔殼圍一帶(佔地300公頃)發展3個大型濕地公園;連同米埔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整個生態保育區佔地料逾2000公頃。

對此,謝展寰局長說:「在生態環境保育方面,以往都是制定保育區、禁止該區發展,我認為這並非最佳保育方式,反為會令魚塘乾涸、田地荒廢、野草叢生,土地生態最後會被破壞到如變成貨櫃場、廢鐵場。」

「這是雙輸!保育與發展並非輸與贏的零和博弈,保育贏土地便無得發展,發展贏生態便得不到保育。」謝展寰認為,重點應放在物種保育而非土地本身,集中一塊土地透過更有效益的管理及利用,收復其中大量已經荒廢和退化的生態環境集中做保育,令這片土地上的生物、物種生長得更好、更加多樣性,其餘的土地亦會得到發展。

謝展寰稱,上述一大片生態保育區,第一層核心圈會對進入人士設限制,第二層會做本地漁業發展研究,第三層會做商業性漁業,第四層會做生態旅遊甚至大型度假式酒店。保育區邊沿位置則可用作發展,在這一大塊土地上,前有繁華的深圳,後有未來的都會區,儼如城市綠洲,將會擁有非常珍稀的景色。

謝展寰透露,目前漁護署正研究制定保育區範圍,再會修復一些已受破壞的濕地並研究如何管理,增加康樂和生態的部分,原本預計研究將於2024年初完成,惟他已決定把計劃提速,爭取於明年初完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