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基金累計吸金逾115億

南下產品僅吸10億 北熱南冷持續

版次:A06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2日

北上基金的吸資金額較南下產品為多。 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訊】記者姚一鶴報道:外匯管理局統計5月份的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資產管理公司在內地銷售的北上基金,累計淨流入額逾115.04億元(人民幣,下同),較3月份的116.39億元,按月減少1.3億元。北上基金已連續7個月出現走資,以最新的吸資額逾115億元計,相比去年底的142.4億元,驟減27億元,跌19%。專家指,料因ETF通登場,令資金分流,變相冷待互認基金。

專家:ETF通出台後北水轉買ETF

另一邊廂,內地資產管理公司在港推售的南下基金,經歷14個月的淨吸資,3月份終於斷纜,出現單月度的走資情況。該吸資數字4月一度回升,可惜5月又再轉跌,累計淨吸金10.78億元計,較4月時的10.84億元,減約619萬元。

7月4日,跨境ETF通正式出台,首兩周南向的總成交額為26億元,北向是2.81億元。巿場料北水分流,鍾情基金的內地民眾轉投買賣套現更易的ETF。有專家指,跨境理財通於去年10月出台,加上ETF通又登場,均使資金分流,變相冷待互認基金,南下或北上產品恐被邊緣化,吸資額不斷收縮。而北上基金自2020年4月創下175.55億元的高峰以來,現時吸資額驟縮逾60億元、或近35%。

南下產品發展停滯不前

值得一提的是,互認基金的北熱南冷情況至今仍未改變。資料顯示,跨境互認基金於2015年中面世。2016年1月起,外管局每月公布互認基金的淨申購額。基金互認措施自推出7年以來,北上基金的銷情雖逐漸放緩,但北熱南冷仍未逆轉,北上基金的吸資額遠較南下產品多,累計多逾百億元。眼見內地投資者鍾情本港基金,豐、恒生(011)、惠理(806)、摩通、東亞(023)、中銀香港(2388)、行健宏揚、騰訊(700)旗下高騰基金、海通,以及博時等中外資基金公司,爭相把「省鏡」招牌的產品北上推售。

反觀南下產品發展停滯不前,且自2019年易方達申批基金以來,過去3年間再未見有新基金申報,市面約有48隻產品,惟在零售層面有售料少於20隻。何況及至去年11月起,南下銷售總額才首破10億元新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