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濟制裁難收效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2日

在投資世界裏,誰能在戰事中奪取最大經濟利益便是贏家,歷史上大多不是參戰國。邊際利益比成本低時,參與者(不一定是參戰國)便會藉機逐步淡出,明哲保身,全身而退。什麼是「結束」?當戰事離開鎂光燈,投資世界眼中便是結束之時。

歐美希望透過經濟打擊迫使俄羅斯短期內投降或放棄戰事的可能性偏低。經濟角度制裁俄羅斯,只是隔靴搔癢。事實上,俄烏僵局拖拉甚至惡化,勢將加劇通脹和糧食不確定性,全球都不能幸免,其他國家要求妥協的聲音料將四起,影響歐美國際貿易及聲譽。制裁效能及執行上適得其反,回力鏢效應驅使邊際成本迫近利益水平,令歐美部分政策制定者及商界決策者思考戰事可能及可行的結局。

歐美領導層各自在執政及選舉利益上考量,外交功績可彌補內政缺失,但當選舉塵埃落定,戰事發展已不屑一顧。預期未來焦點將集中在內政,尤其打擊高通脹問題以維護執政,例如冬天臨近缺乏能源供應,將醞釀民間反抗勢力,為歐洲領導層構成壓力。

餘下較大型選舉只有美國中期選舉,政治及經濟壓力下要求歐洲盟國加碼制裁俄羅斯相信是緣木求魚,但成本效應考量將獨力難支。畢竟拜登民望仍徘徊低位,焦點轉移至解決高通脹問題,相信低能源及食品價格比加息來壓抑通脹更為見效。

引述《外交事務》最新分析,3月29日俄烏代表在伊斯坦布爾會談的核心擬訂,仍是實現和平的最合理途徑:基輔放棄加入北約並接受永久中立,以換取西方和俄羅斯安全保證。如果烏克蘭按照計劃接受永久中立地位,俄羅斯便沒有繼續軍事行動的基礎,也與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做法一致。該擬訂有可能成為促進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附加條款,亦是歐美及俄方結束戰事最好的落台階。烏克蘭已正式申請加入歐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樂見其成,俄羅斯總統普京亦表示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東亞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