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3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報道:昨日是科創板開市三周年。三年來,科創板的發展與改革備受矚目,如今的科創板是否實現了當初的願景?專家認為,科創板開市三年來,積極影響是超出預期的。除了促成眾多高科技企業成功上市之外,它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變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未來,科創板將通過更多開創性的工作助力孕育中國科技創新的領軍企業,使得中國經濟更有競爭力。
「試驗田」成功推廣經驗
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成功取得了市場的青睞,並將試驗的經驗推廣了出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前期投入往往較大,盈利水平也不穩定,因此註冊制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三年來,科創板在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制度改革中應該說是經受住了市場考驗的,並且它的積極影響超出預期。
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科創板標的股擴容至437隻,總市值近5.6萬億元。其中23隻個股漲幅超5倍,A股市場百元股貢獻近半數,北上資金持股比例連續上升,海外機構青睞度顯著提升。
除了促成眾多高科技企業成功上市之外,趙錫軍表示,科創板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變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首先,註冊制在科創板的成功,使得這一制度順利推廣到了深圳創業板、北交所,推動了整個資本市場發行制度市場化的改革。此外,科創板還深度改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理念,帶動了社會資源導向了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就是核心競爭力這一理念傳播、落實到投資者中間,這個影響更是深遠,遠遠比科創板為幾家上市企業提供了融資平台重要得多。
冀形成科技領軍企業
據悉,科創板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聚集地,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141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分別佔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32.7%、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35.7%和註冊制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65.6%。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有效連接產業鏈的「斷點」、疏通「堵點」,為自主可控的國產化進程提速增效。
資本力量助推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去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883.51億元,同比增長31%,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3%。其中,39家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超過30%。
趙錫軍認為,未來,科創板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將進一步擴大,畢竟制度建立起來後,就會形成更加成熟的運行機制,更多的科創企業能夠受益於科創板。希望科創板能通過更多開創性的工作孕育一批科技創新領域的領軍企業,去引領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助力經濟形成更為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正如納斯達克孕育了微軟等全球性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