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對抗夏日暑邪

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4日

註冊中醫吳嘉麗表示,踏入暑假天氣愈來愈熱,食慾降低,不妨從飲食入手改善胃口。

夏天要避免正午太陽最猛烈時於戶外活動,應多喝水補充汗液的流失。

冬瓜湯降火解渴,適合悶熱的天氣飲用。

喝冰凍飲品只是令人當下涼爽,但不能解暑,反而會傷脾陽。

合谷穴位於虎口位置,掌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豐厚的凹陷處。

老黃瓜祛濕湯

綠豆沙

竹蔗茅根馬蹄水

香港連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加上大暑剛過,這時天氣最為炎熱,濕熱或體虛人士容易中暑或受暑邪所傷。記者專訪註冊中醫吳嘉麗,講解夏日如何預防中暑,並從飲食入手介紹消暑「涼」方,以及推介解暑祛濕食療。

夏季炎熱,是暑熱之邪最易傷人之時,加上雨濕充盛,常多暑濕相兼為病,吳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的急性中暑可能出現不能出汗、高熱、無力虛弱、頭暈、頭痛等情況,嚴重的甚至不省人事。中醫則認為此時節容易中暑氣或暑邪,暑性炎熱、出現身熱、口渴多飲等症狀。暑性升散後易傷陰耗氣,令人出現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情況。另外,脾喜燥惡濕,暑多挾濕,令人出現脾胃問題,可見食慾不振、腹痛泄瀉、大便溏膩等症,特別是飲食不慎、愛吃冷凍食品的人士。」如何應對中暑 大暑過後由於氣溫高,要小心提防中暑,吳醫師指出有兩類人士較易中暑:「身體有濕熱的人士,再沾染暑熱的邪氣,容易出現不適。另一種是虛弱人士,尤其是陰虛者,這類人體瘦、容易口乾、皮膚乾、疲乏,自身調節能力較差,因此面對暑氣時傷陰的情況會較明顯。」若身邊有朋友出現中暑症狀應怎麼辦?吳醫師表示:「首先要打急救電話送醫,然後將患者移至陰涼處,揭開多餘的衣物,讓患者容易散熱,並保持躺平、舒適的姿勢,然後用濕毛巾按壓皮膚,或可用指甲、牙籤等尖物刺激人中,又或按壓合谷穴,幫助患者醒過來。」預防中暑有法 《黃帝內經》提及「夏傷於暑,秋為痎瘧」,意思即是如果夏天感受到暑邪,暑汗出不來,暑熱潛伏在體內,等到入秋涼爽之際,身體冷熱交替時,就會出現疾病,因此預防暑邪十分重要,吳醫師強調:「天熱時應避免過多戶外活動、暴曬,特別是正午太陽最為猛烈時。另外,應多喝水,補充汗液的消耗,運動也應避免過分劇烈。要留意身體是否有過熱,或難以散熱的問題,常在戶外運動的人士,除了保持體內水分充足,適當的休息及降溫能避免體溫過熱。」 吃對食物有助達到消暑的效果,吳醫師建議暑天應多吃清淡、清涼的食物,夏季不少瓜果當造,大部分有清熱消暑的功效,可多吃冬瓜、西瓜、絲瓜、老黃瓜等,及以清淡消暑與健脾化濕的食物為主,如綠豆、蓮子、淮山、生熟薏米等。以下吳醫師推介5款消暑食物及吃法。

消暑食物清熱止渴 夏日可多吃瓜類,其中冬瓜味甘淡,性涼微寒,有清熱止渴的作用,可入饌、煲湯,煲湯可配荷葉、薏米、燈芯草等,脾胃虛弱者可配淮山、蓮子、芡實煲湯,有健脾作用。濕熱人士可配赤小豆、白扁豆煲湯,有利濕消腫之效。脾腎虛弱、久病滑泄的人不宜食用。西瓜味甘性寒,能消暑解熱、止渴利尿,適合暑熱煩渴、熱盛津傷人士。常溫的西瓜有消暑之效,但冰凍西瓜性味改變,屬於寒濕,會傷脾,因此建議不要放進雪櫃太久,可使用涼水預先浸泡西瓜。西瓜吃太多易傷脾胃,引起腹脹腹瀉,積寒助濕。孕婦、體虛胃寒、大便稀溏、消化不良,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不少人會於夏日在家自製綠豆湯,綠豆屬涼性、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預防中暑之效,可以把綠豆煲水喝。如果煲綠豆糖水可加蓮子、百合、臭草、陳皮增加香味、口感,更有利氣和胃、消滯作用,也可加薏米幫助排濕。體質虛寒人士慎用或配搭食用,切勿過量。另外,薏米味甘性微寒,也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濕、清熱等功效,適合濕重人士,可煲薏米水,或配檸檬、香茅更為清爽,也可入湯料。薏米有生、熟之分,熟薏米較生薏米性質平和,適合脾胃虛寒者。煲湯時常以生、熟薏米各一半,如果怕薏米太涼,可在食用時配伍其他健脾燥濕的食材,如白朮、茯苓、山藥、炒扁豆、芡實、陳皮等。體質虛寒人士慎用或配搭食用,切勿過量。吳醫師亦推介荷葉消暑,它不單具觀賞價值,還有藥用價值,味甘性寒,有消暑化濁之效,適合暑熱煩渴、口乾舌燥、小便短黃人士食用,多用以煲湯及泡茶,可配決明子、山楂泡茶,有解膩消滯之效,或可用來蒸食物,如蒸雞、蒸魚、蒸飯。 暑天濕熱,吳醫師提醒讀者,不適宜吃濕熱的水果,如菠蘿、榴槤、芒果,飲食上應避免進食辛熱、煎炸的食物,以免加重火氣,又或少吃汁多味重、難消化、易滯膩的食物,加重腸胃負擔,造成脾胃失運。如想避免腸胃不適,也應避免過度攝取冷飲及冰冷食物,以免損害脾胃功能。

中醫推介消暑食療

老黃瓜祛濕湯

材料:赤小豆10克、生薏仁10克、扁豆10克、川萆薢10克、燈芯草3克、白茯苓15克、熟薏仁15克、木棉花10克、蓮蓬10克、荷葉10克、澤瀉10克、老黃瓜一個、瘦肉150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老黃瓜去籽切件,煲內放約2.5公升水,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煲兩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解暑祛濕,利水排毒。

綠豆沙

材料:綠豆200克、百合20克、臭草一棵、陳皮數塊。 做法:食材預先浸泡,煲滾水後,放入綠豆百合、陳皮煲一個半小時,再放入臭草煲5分鐘便完成。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安神。

竹蔗茅根馬蹄水

材料:竹蔗1紮、茅根1紮、馬蹄10粒。 做法:將全部材料洗乾淨、切件,馬蹄去皮。煲滾水後,放入所有材料,轉慢火煲1小時完成。 功效:生津清熱、利尿除濕。

*以上食療只供參考,食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