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再出征 「問天」入蒼穹

中國空間站建造 邁出關鍵一步

版次:A05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5日

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 新華社

【香港商報訊】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後,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邁出了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

宇航員首次在軌迎接航天器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4次飛行任務。問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二個艙段,也是首個科學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和資源艙組成,艙體軸向長度為17.9米,艙體最大直徑為4.2米,起飛重量約23噸,主要用於支持航天員駐留、出艙活動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同時可作為天和核心艙的備份,對空間站進行管理。問天實驗艙可支持開展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為中國開展系列化長期空間科學研究提供更大平台。

後續,問天實驗艙將按照預定程序與核心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正在天和核心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進入問天實驗艙開展工作。這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在有人的狀態下迎接航天器的來訪,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收看了問天實驗艙發射的全過程。在軌2個月後,問天實驗艙將實施轉位,與天和核心艙形成「L」構型,靜待夢天實驗艙的到來。

按照計劃,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執行3次發射任務,發射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空間站三艙「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將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去年4月29日,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和核心艙送入預定軌道,此次長徵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將中國空間站的第二個艙段——問天實驗艙順利送入太空。

「問天」赴「天宮」八大看點

看點一:國內最大單體航天器問天實驗艙由工作艙、氣閘艙及資源艙三部分組成,艙體總長17.9米,直徑4.2米,發射重量約23噸,是國內最大的單體航天器,也是世界現役在軌最重的單艙主動飛行器。看點二:國內太陽翼最大面積問天實驗艙配置了目前國內研製的最大面積可展收柔性太陽翼,單翼全展開狀態下面積超100平方米,每天平均發電量超過430度,為空間站運行提供充足的能源。看點三:全天候追蹤太陽充電問天實驗艙首次採用太陽翼雙自由度同時轉動,確保每一縷陽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陽翼上,24小時不間斷追蹤太陽,保持最高狀態的發電效率為空間站保障用電。看點四:「小臂」艙外操作更細在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外,還有一套5米長的小機械臂。這套7自由度的機械臂小巧、精度高,操作更為精細。未來,小臂還可以與核心艙大臂組成15米長的組合臂,在空間站三艙組合體開展更多艙外操作。看點五:「胖五」進行「增肌瘦身」作為中國空間站建造工程的「運載專列」,被人們昵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此前已成功將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此次則是首次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為此,長五B應用了起飛時間修正技術,讓火箭的控制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偏差、調整目標軌道,最大修正時間為2.5分鐘。看點六:「太空之吻」有新意思問天實驗艙入軌後,將與空間站組合體實施前向交會對接,兩個大塊頭之間的「太空之吻」將亮相太空:約23噸的問天實驗艙與40多噸的空間站組合體,將實現中國目前最大噸位的兩個航天器之間的交會對接,也是中國空間站第一次在有人狀態下進行交會對接。看點七:實現首次「太空泊車」在軌期間,問天實驗艙還將實現平面轉位90度,讓原本對接在節點艙前向對接口的問天實驗艙,轉向節點艙的側向停泊口,並再次對接,從而騰出核心艙的前向對接口,為夢天實驗艙的到訪做好充分準備。這將是中國首次航天器在軌轉位組裝,也將是國際上首次探索以平面式轉位方案進行航天器轉位。看點八:太空生活「條件升級」 對在軌航天員來說,兩艙對接形成組合體,意味着我們的太空家園從「一居室」升級到更寬敞的「兩居室」。

問天實驗艙的工作艙內設有3個睡眠區和1個衛生區。完成對接後,空間站後續可以支撐神舟十四號、十五號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實現「太空會師」和在軌輪換,在太空面對面交接工作,並駐留6個月。同時,問天實驗艙在吸音、降噪、減震等方面也進行了優化升級。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