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冀社會更支持國民教育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6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國安法落實之前,政府在推動國民教育方面有不少波折,包括被污名化和扭曲,當局現時在概念上要正本清源,希望社會更加支持國民教育的推進。

鼓勵重要日子辦培訓活動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在會上表示,關注學生在烈士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等重要日子的參與程度,認為學校在教學方面較少利用相關日子。教聯會副主席鄧飛關注政府如何有效衡量中小學國民教育的成效。選委界管浩鳴則關注安排學生到內地交流,對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成效。

蔡若蓮表示,當局有相關評估工具,學校老師可在升旗儀式或者交流考察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如果同學流露出想國家好的情感,又或者曾努力參與國家建設活動,那麼就已達到愛國的學習目標。她又指,高中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安排學生到內地考察,對認識國家、國情非常有效,校方會準備教材配合考察,學生亦要就考察進行專題研習報告。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補充說,當局已為學校製作「活動規劃年曆」,鼓勵在「九一八」或「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重要日子舉辦培訓活動,以情感導引學生,惟這並非一步到位的事,學界參與人數正逐漸增加,當局也會加強有關方面工作。

引入非本地生有操作困難

對於有意見提出引入非本地學生或凍結班級,以紓緩學生人數減少造成的影響,蔡若蓮強調,本港教育是以學生福祉為最優先,局方會密切留意學校的學生人數,尤其是中學在新高中課程下,學校要有足夠的學生人數才可開設足夠的選修科目數目,以滿足同學不同的學習需要。如果貿然只維持班級數目,而不計算學生人數,對同學的學習質素保證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她又說,如果在基礎教育階段引入非本地學生,則要考慮操作上的一些實際困難,包括配套、照顧年紀比較小的同學,以及是否有足夠地方,例如房屋、宿舍供應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