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留住鄉愁 全心發展生態經濟

版次:A06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7日

興化市千垛鎮徐圩村。

【香港商報訊】記者杜林、宋璟報道:地處江蘇中部的興化市是里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的主體部分和江淮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239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七分地、三分水的地形地貌成就良好的自然生態稟賦。多年來,興化依託獨特的水鄉生態優勢,積極探索「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路徑,全心發展生態經濟,不斷擦亮生態底色。

泰州市興化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孫曉玲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十年,興化市堅持源頭治理,精準科學治污,倒逼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築牢環境安全底線紅線,促進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始終保持江蘇全省前列。值得一提的是,興化市推進生態細胞建設,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大力支持鄉村振興,以點促面,帶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

盛夏的徐圩村,桑樹、榆樹、槐樹、楊樹、棗樹、石榴、柿子……庭前屋後,阡陌之間,綠蔭如蓋。「承載着鄉愁的樹,就是這裏的鄉土特色。」興化市千垛鎮徐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邵茂同向記者介紹,目前,村裏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6%。

「徐圩村的特色是綠和水,最難的也是保留和延續其特色,我們秉承『針灸式』改造理念,通過對現有景觀、建築、空間進行點狀更新,最大限度保留傳統風貌和記憶鄉愁。」邵茂指出,「針灸式」的改造中,村中從組到戶,再到每一條巷道,都有綠化責任人,村民家前屋後的樹木不動,只做適當修理。在整治過程中做到「一保三少」——保持原有村莊肌理,少砍樹、少填河、少拆房,折射出徐圩村守住生態底色的決心。

在十多年時間裏,徐圩村不僅保留下240多棵古樹,還新種3萬多棵「鄉土樹」。村中土地經過集中流轉,統一規劃農場。村民不僅有土地租金收入,還可以在農場和附近工廠打工,兩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可達6萬多元人民幣,比十多年前翻了6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