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建世界級機場群

到2035年區內擁有17條跑道

版次:A07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8日

深圳機場航站樓。本報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訊】記者姚志東報道: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據最新規劃顯示,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建成世界級機場群。隨着大灣區機場群不斷加快擴容優化,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人次和2000萬噸。到2035年,大灣區7座機場將擁有17條跑道。

大灣區機場群承載國家戰略使命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是落實國家戰略和促進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建設世界一流灣區的重要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建設世界級機場群,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未來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筑基成長期,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第二階段是全面提升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為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發揮戰略性、基礎性作用。

大灣區機場群正加快擴容布局

記者從深圳交通局等部門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擁有7座運輸機場、11條跑道。其中,3座國際航空樞紐分別為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兩座幹線機場為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機場;兩座支線機場是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

粵港澳大灣區的GDP總量與紐約灣區相當,但人口總量和土地面積遠高於其他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Consulting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人次和2000萬噸。然而,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主要樞紐機場均達到或即將達到飽和運行狀態,為此區內主要機場均在開展改擴建工程規劃建設,以期提升設施保障能力。

深圳機場三跑道及T1、T2航站區等改擴建工程完工後(預計2026年),終端保障能力將達到年旅客吞吐能力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450萬噸。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擴建完成後(預計2024年),終端容量達到年旅客吞吐能力1.2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1000萬噸。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完成後(預計2025年),將新增兩條跑道,終端容量將達到旅客吞吐能力1.4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600萬噸。

此外,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即將新建,澳門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平潭機場也在實施擴建計劃。展望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7座運輸機場將擁有17條跑道,預計目標旅客吞吐量約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客貨保障能力比2020年約提升一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