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29日
楊何蓓茵屬政務官出身,擁有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86年6月,她在取得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後加入政府,任行政主任;1988年6月轉職政務職系。在36年公務員生涯中,她先後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
公務員工作不僅關乎市民
2008至2012年,楊何蓓茵曾擔任公務員事務局副秘書長,其後調至其他部門,2020年再回該局出任常任秘書長,直至今次獲委任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她坦言,重回該局後,發覺社會對公務員要求已有轉變,公務員制度亦變得更貼近社會需要。
對於公務員事務局職責,外界多認為其管轄範圍只包含18萬名公務員。楊何蓓茵直言,這個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通過18萬名公務員的工作,可關乎全港市民,甚至多過香港。因為有同事在海外辦事處,進行推廣香港的工作,亦有同事在內地辦事處工作。」
加入政府36年,楊何蓓茵強調自己熱愛公務員這份工作,因為公務員既非為公司爭取利潤,亦非販賣貨品,而是促使社會出現變化、變得更好,當中產生的滿足感與使命感令人一生難忘,因此,「我很慶幸能找到最合適的工作」。她續說,成為問責官員後,面對的挑戰更大,責任也更重。
行政立法關係改善很多
經歷2019年修例風波後,中央推出兩項重大舉措,包括制定與實施香港國安法以及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令香港重回正軌。在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下,行政與立法關係得以改善。
被問到如何看待現屆立法會的氛圍,楊何蓓茵直言,立法會秩序已明顯改善,可以嚴肅討論問題,不用再浪費時間在「拉布」或程序拖延上,因此已取得不少成果。她續說,現在立法會議員都是做實事的,對政府有高要求,他們作出批評時亦毫不手軟,官員在爭取立法會支持時並不會比過去容易,更不可抱「馬虎過骨」的心態。
「公共行政並不簡單!」
作為首長級官員,楊何蓓茵過去曾多次落區。被問到過程中有何體會,她提到自己曾參與圍封強檢行動,認為政府在策劃及安排人手方面已做得比較貼心。
她舉例指,在早期執行圍封強檢時,不少市民擔心翌日無法上班,要求現場人員提供證明文件,當時是請市民自行尋找新聞通報;經過事後檢討,局方明白普羅市民未必知道如何找到有關通報,因此現在再進行圍封時,都會帶備列印機,為有需要市民列印有關文件。
「公共行政並不簡單!」楊何蓓茵指,只要公務員凡事做到貼心,能「諗多幾步」,站在市民角度思考,就可減少市民對政府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