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灣區 發展粵語文化電影

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07月31日

黃百鳴相信粵語文化電影會受大灣區觀眾歡迎。

展望香港電影未來的發展,黃百鳴稱:「香港電影有自己的個性,粵語文化是香港的特色。雖然合拍電影出現之後,為了適應內地文化而在題材上作出改變,但我很幸運,功夫電影和反貪電影,都是以本地風格來寫劇本,卻同樣受到內地觀眾喜愛。九十年代的《家有囍事》於內地上映,在南方尚算受歡迎,惟北方觀眾卻難以接受,因看不懂笑點。文化差異使很多粵語片在內地未能取得好成績。」黃百鳴表示隨着大灣區的成立,轉機亦出現,大灣區有8000多萬人口,他們以粵語為基礎,市場較香港大10倍,他建議香港繼續創作擅長的粵語文化電影,在大灣區應可取得不錯的成績。

黃百鳴解釋:「雖然內地北方製作電影較南方出色,但廣東省才是全國電影的糧倉,全國票房排名第一,所以可考慮與大灣區不同的城市合作開拍粵語文化電影。香港電影可以走兩條路,大型製作選擇合拍方式,至於以大灣區為目標市場的,則可拍粵語文化片種,大家同聲同氣,會喜歡看,也可以給予新導演、新演員機會。現時如只拍在香港上映的電影,製作費不會太高,造成很大限制,大灣區市場的出現,給予粵語電影更大的機會,畢竟市場決定了製作費。」 黃百鳴補充,特區政府新成立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他期待這個專門的政府部門能將電影、體育、音樂、出版等業界推動起來,讓香港逐步建設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