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深空探測專家大派「飛天」貼士

需有創意及奉獻精神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2年10月06日

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教授(右三)與去年訪港的內地航天專家合照。

【香港商報訊】記者木子報道:國家首次在港選拔航天「載荷專家」,坊間都在熱議如何才能成功「飛天」,已參與中國航天工程超過12年的香港科學家吳波「派貼士」指,參選人最重要「設計出新穎又有科學價值的實驗,經驗和身體符合條件,有很強的奉獻精神,就非常有希望」。若然入選,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才有機會真正「飛天」。他嘆言:「人生一輩子,能有幾個人,有這樣的機會?」因此身邊有學生即使不符合資格,也想去「闖關」一試,他也希望和政府商討可否稍微放鬆條件。

從嫦娥三號到將即發射的嫦娥七號,香港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一直參與其中,主要負責通過遙感來選取陸點,目前他和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2026年月球南極的勘探工作,一聽到國家要來香港選拔「載荷專家」,他也難掩興奮之情:「我們之前都在地面做實驗,能上太空還是不一樣,更刺激,也能出更多科學成果!」

多名學生圖「闖關」吸經驗

大家都想去報名,但一對比條件,吳波和學生們就有點失落,「還是有點距離,比如我身高和年齡就過了,有博士學位的同學可能年紀太輕,或者不夠三年工作經驗」,但還是學生想去試試看:「現在可能不行,但也可以拿經驗,為未來做準備。」他表示,團隊有參與航天工程的經驗,他也打算和政府商討有沒有機會在工作經驗年限上稍微放鬆。

報名入閘只是第一步,吳波認為要在一眾專家中脫穎而出,最重要還是要有好創意,設計出能在太空站上做又有科學價值的實驗,從生物醫學到材料能源都可以,比如是在失重情況下,身體對澱粉的吸收,血液的流動對疾病的影響;太陽能充電速度在地球和太空有何不同等等,「實驗被載人航天辦公室看中,自身又滿足基本條件,那就很有競爭力了」。

參與國家航天工程十幾年,吳波印象最深的就是,內地同行的吃苦高效,當時年輕的專家都成了骨幹:「他們都很專業,很有激情,對質量要求高,非常集中精神來做事,可以大半年都不回家,所以我們每次發射都能成功,中國的航天水平能在短時間趕上歐美,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香港人要成為航天科學家,參與這種重大的工程,必須「調整心態和節奏,要有非常強的奉獻精神」,包括沒法休假,和家人長時間的分離。

需起碼作兩年訓練

一旦被選中,也不是代表能馬上「飛天」。吳波說,雖然專家不用懂開飛船,但還是需要起碼兩年訓練,包括基本的儀器操作能力,在失重下身體的適應,還有和其他學員專家的比較,最快也要三到五年才有機會上天,也有可能要等上個十幾二十年,甚至像有些航天員一直到退役都沒機會「飛天」。

在吳波看來,這次選拔的機會太難得了,不只是香港科研人員能搭上國家航天發展的順風車,對香港發展創科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有機會「彎道超車」,超越阰鄰的新加坡、澳門和深圳,「航天是大項目,我們有國家支持,而且香港是國際化城市,有五所國際排名前100的大學,科研實力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而且航天科技還可以帶動一系列民用產業的發展,惠及大眾,比如新能源材料、生物醫學和智能通訊等等,絕對有利香港的創科和再工業化的發展。

助激發年輕人對創科熱情

無論這次選拔的結果如何,吳波認為都能激發香港年輕人對創新科技的熱情和興趣,看到美好的前景,「我們累積個幾年,十幾年,香港社會就會形成良好的氛圍,更多人參與創科,把香港發展成除了商業金融以外,創科也是另一條腿可以支持我們的發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