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之都 生態王國
版次:A10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04日
6月17日,「2023萬里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祁門站發車儀式成功舉行。
2023「世界三大高香紅茶祁門對話」活動現場,「世界三大高香紅茶」創新發展聯盟簽約成立。
牯牛降景區。
祁門紅茶。
倒湖十八灣。
高鐵祁門南站。
▲西塘智慧茶園。
祁門目連戲。
2023黃山祁門美好生活大灣區邀約會現場,向黃山祁門美好生活宣傳大使發聘任書。
如畫山川、秀美茶鄉。與江西毗鄰的祁門縣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
茶香氤氳之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在此交融,塑造着祁門的韻致與氣度。
隨着杭昌高鐵的全線貫通,祁門與長三角等主要經濟圈時空距離大大縮短,成為黃山鏈接珠三角的「橋頭堡」。當前,祁門縣堅定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茶業富縣、文旅興縣」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祁紅、電子、文旅、中醫(藥)康養「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擦亮生態王國、紅茶之鄉、御醫故里、千年古縣「四張名片」,全面建設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紅茶之都,美麗康養祁門」,為黃山市建設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城市、打造皖港澳國際會客廳貢獻「祁門力量」。
青山綻新綠,碧水淌音符。神秘的北緯30度圈、黃金產茶帶上的祁門,這座皖南小城,正演奏着一曲曲綠色之歌。祁紅 吳敏
秀美之地 四大名片
一城詩畫山水,百年祁紅飄香。作為黃山西麓的秀美之地,這裏,「詩」和「遠方」渾然一體。祁門擁有「四張特色名片」:
——生態王國。全縣森林覆蓋率88.64%、居全省首位,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98.5%,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境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被譽為「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和「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
——紅茶之鄉。祁門紅茶創製於1875年,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首,曾四獲國際金獎,四次蟬聯國家金獎,被譽為「茶中英豪」「群芳最」,祁門縣作為安徽唯一代表加入萬里茶道申遺城市聯盟,祁紅製作技藝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連續9年蟬聯「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
——御醫故里。祁門是新安醫學的發祥地之一,明清兩代有史可考的御醫有21人,為全國御醫最多的縣之一。祁門素有「天然藥庫」美譽,境內生長的中藥材有275科913種。博大精深的御醫文化和豐富獨特的中藥材種質資源,讓祁門被譽為「中國御醫之鄉」。
——千年古縣。全縣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村1個、國家傳統村落33個、古戲台群11處,明清古戲台群、曾國藩行轅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戲曲「活化石」——目連戲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曾受邀赴港澳演出,廣受好評。
綠色發展 篤行致遠
如同一幅綺麗的山水畫卷、一處沒有大門的天然景區。作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祁門縣連續5年蟬聯「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稱號,入選「中國天然氧吧」。曾先後榮獲中國紅茶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縣、多彩茶鄉——特色魅力茶鄉等殊榮。
近年來,基於氣候宜人宜居、生態底色極佳、歷史文化悠久、文旅資源豐富、旅遊配套完善、天然物產豐富等六大絕佳的資源稟賦,祁門縣以綠色為底,一幅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這裏徐徐鋪展。
森林康養乘勢而起。祁門縣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牢牢把握「健康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契機,豐富森林康養產品,提升森林康養元素,打造森林康養品牌,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近年來,漫溪里生態農莊入選中國森林康養人家;牯牛降風景區、歷山半水民宿入選安徽省森林康養基地;漫溪里民宿和馮家頂民宿獲批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園區;歷山半水民宿獲評長三角首選慢生活旅遊民宿酒店;南山客棧獲得「安徽省20家不得不去」的民宿、安徽省休閒示範點。
綠色發展厚植底蘊。科學謀劃綠色產業項目,建立林下經濟與綠色康養產學研基地,致力打造中醫藥產業高地。精心策劃一系列有特色、有創意的品牌活動,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祁門縣擁有林業市場經營主體316家,2022年中藥材產量1854噸,綜合產值6億元。創建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和「十大皖藥」產業示範基地各2個。「徽瑞祥」牌黃精入選2022年「皖美農品」產品品牌,「徽瑞祥」列入省級老字號。祁門蛇傷療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科創祁門」御風前行。2022年全縣電子電器產業生產總值43億。祁門縣電子產業園先後獲得「安徽省新型電子元器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安徽省電子電器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省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等多項殊榮,並作為唯一縣域園區入選「科創安徽」首批試點園區。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近年來,祁門縣積極對接長三角,擁抱京津冀,鏈接大灣區,打出「雙招雙引」更強攻勢,吸引更多「合夥人」加盟祁門。
「+旅遊」 步入佳境
近日,昌景黃高鐵祁門南站完成靜態驗收,正式亮相。據了解,行經祁門的昌景黃高鐵計劃年底正式通車,將結束祁門不通高鐵的歷史,亦將極大促進祁門與南昌、杭州等地的聯繫,實現2小時通達長三角,5小時通達京津冀和粵港澳。
打造長三角自駕遊棲息地。依託交通能級的提升,祁門致力「茶旅、文旅、森旅」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旅遊」發展格局,確定「一體(以城區為體)兩翼(環牯牛降片區和環「倒湖十八灣」片區)」的空間發展格局,着力培育「祁遇十八鄉」活動公共品牌,打造「天然氧吧、康養之都」品牌。
宛如新安畫派的水墨長卷緩緩地在視線裏漫展——夏日祁門,滿目青翠,憑水臨風,心境自然清涼。此季,祁門正憑藉絕佳生態以一己之「涼」,成為全國各地「房車大軍」南下北上避暑旅遊中轉站。
在祥源祁紅文化產業博覽園,觀茶藝嘗祁紅;在祁紅小鎮逛逛雙程老街的紅茶「老字號」,去古埠碼頭體會當年的繁華舊夢;往牯牛降景區,在水伴山行的詩畫勝境裏,和自然親密相擁。或到歷溪景區,走進白牆黛瓦的古村,漫步夢裏徽州;去敘倫堂尋那傳承了百年的目連古音,去馮家頂沿着古長城尋一段歷史的痕跡……
人間煙火盛處,正是心安吾鄉。還有桃源、坑口、蘆溪這些傳承着古徽文化、傳統非遺、當地民俗的一座座古村落,如今已成為一處處融合鄉村生活、民俗文化和現代慢生活為一體的「鄉愁體驗地」。
茶,從遙遠的時代跋涉而來,祁門縣卻在前進的腳步中不斷賦予它活力、朝氣而又創新的表達。一葉富民,一業振興。在祁門的青山秀水間,關於茶的傳奇仍在書寫。
作為一家大型茶產業專業集團,安徽省祁門紅茶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從創立之初就堅守「茶興民富」的初心,秉承「開放包容、生態創新、茶業助農、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通過「種好茶、製好茶、說好茶、賣好茶、喝好茶」等五個維度持續發力,推動茶葉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全力打造祁紅產業航母
心懷夢想,放眼未來。祁門紅茶集團致力於打好前端聯繫茶農,中端聯手茶企,後端服務客戶「組合拳」,助力祁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世界聽見祁紅的聲音!
「種好茶」方面,該集團在祁門紅茶核心產區擁有生態茶園2000多畝,合作優質茶園萬餘畝,實現了茶園綠色防控全覆蓋。同時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的全程保障體系,源頭把控茶葉品質,打響祁門紅茶的一張生態牌。
「製好茶」方面,由集團自主研發的祁門紅茶初、精製一體化、5G智能化生產線,於今年4月全面投產。這是全國乃至世界上最先進的紅茶生產線。
「說好茶」方面,以國際化的視角全力傳播祁門紅茶價值,弘揚祁門紅茶文化。今年5月,赴吉隆坡舉辦了一場祁門紅茶全球推介會,再啟祁紅的海外輝煌之路。
「賣好茶」方面,大力打造全新的「一主兩翼」渠道模式,以北上廣設立營銷中心布局全國市場,以馬來西亞為橋頭堡進軍東南亞;以萬里茶道為藍圖,全面開拓國際市場。
「喝好茶」方面,祁門紅茶集團創新形式和方式,帶着優質安全的祁門紅茶走入消費端,讓更多的人喝上好茶,並學會如何喝好茶,使茶葉真正回歸消費市場。
據悉,「十四五」期間,祁門提出了祁紅產業綜合產值100億元的發展目標。「將發揮國有企業引領作用,規範祁門紅茶種植及加工環節,帶動全縣茶企做大祁門紅茶產業,做強祁門紅茶公共品牌,重振祁門紅茶百年輝煌。」祁門紅茶集團總經理姜紅表示。
百年祁紅
重煥新生
清代光緒年間,祁門成功創製出著名的外銷茶品種——祁門紅茶,通過閶江運到江西鄱陽湖,之後到九江再轉運至武漢,踏上萬里茶道,遠銷德、英、美、俄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1987年獲得比利時布魯塞爾「第26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會」金獎;2020年榮獲第105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特等金獎」……翻開百年祁紅的「榮譽冊」,上面寫滿了傳「祁」。
佳茗天成,新途啟程。2023年元旦,舉辦「千名主播話祁紅 人類非遺我來誇」專場直播活動;1月9日,一場國際化、世界級的關於高香紅茶的「三國對話」在祁門首度發聲,「世界三大高香紅茶」創新發展聯盟宣告成立;4月2日,2023年祁紅採摘節暨「品鑒祁門紅茶·共享人類非遺」祁紅萬里行啟動儀式成功舉行;5月18日,「2023中國詩茶大會暨祁門紅茶全球合作夥伴分享會」盛大舉辦,全球首位茶界虛擬數字人「群芳最」在祁門誕生;6月16日,「2023萬里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安徽黃山、祁門站)拉帷……
一場場重大茶事活動的舉辦,都是祁紅以草木之微承載着祁門與世界的對白,亦不斷助推「祁門紅茶」這個世界級文化IP「垂直崛起」。由安徽廣播電視台與中共祁門縣委宣傳部聯合策劃攝製的四集文獻紀錄片《祁紅·中國香》,獲安徽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打響祁紅品牌 講好祁紅故事
祁門縣閃里鎮桃源古茶村及閃里老街,是近代祁門商民改制紅茶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近代祁門紅茶參與萬里茶道貿易的重要物質實證;茶業改良場平里舊址是近代祁門茶業改良實踐的起始點和中心,反映了萬里茶道後期近代茶廠的出現與繁榮;祁山鎮東大街敦仁里洪家大屋是近代祁門洪氏家族的府邸,在九江漢口等地設立大型茶棧從事茶業及金融業等經濟活動,參與萬里茶道貿易……散落在祁門縣的一處處歷史遺蹟,見證着萬里茶道的歷史,更是今天寶貴的旅遊資源。
科技賦能做優茶品質,文化賦魂提升茶品味,產業賦力打響茶品牌。據了解,祁門縣現有茶園總面積19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達55.2億元,茶農人均茶葉純收入7000餘元,祁門紅茶公共品牌價值達39.89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茶走向世界的橋頭堡,也是讓茶融入美好生活的示範區。7月9日,「開祁門 見黃山」2023黃山祁門美好生活大灣區邀約會暨「復興安茶·粵見祁香」論壇在廣東東莞成功舉辦。
「茶」為祁門縣搭建了對外交流的合作平台,更好地推進茶文化和文旅融合發展,高質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展示祁門縣「文化+旅遊」大融合的特色。山水共育、美輪美奐的祁門,正持續不斷創新培育新增長極,加快與世界融通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