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新安山水 品徽州韻味
版次:A1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04日
徽州古城非遺夜市
徽州民俗:三陽疊羅漢
黃賓虹故居一瞥
民俗表演:汪滿田魚燈
推開一扇門窗,就看到一段故事;踩動一塊石板,便撬起一段歷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徽文化之鄉,安徽黃山市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122平方公里的「山海星河」上,一座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渾然天成。在歙縣,可以追溯2000多年的文脈傳承,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厚重感緊扣心尖;在歙縣,修心養性堪比世外桃源,「新安大好山水」傳頌千古;在歙縣,可以徜徉山水駐足阡陌,有美麗田野、白牆黛瓦、煙火農家;在歙縣,可以在古城體驗現代體育的時尚,花海騎行、星空露營、山水馬拉松,時尚動感從不缺乏……在這裏,讓我們共同見證徽文化的價值轉換、一同感受「歙採繽紛」的爛漫之旅。吳敏 王玉鳳 顧雪菲
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新」意盎然 「歙採繽紛」
「立足於徽文化之源,厚植於徽州鄉土之上,堅持傳承與創新並舉,喚醒鄉土之上的徽文化,以藝術解讀徽州,用創意點亮歙縣,用價值激活鄉土。」2023年1月,歙縣啟動「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文旅品牌,以「『歙採繽紛』 精彩有你」為主題,以徽文化為主線,以「1場主體活動+9場子活動」為主要載體,充分整合文化、旅遊、非遺、民俗等地域特色,創新展現新時代徽文化發展和歙縣文旅發展新篇章。
山水同程,人文共鑒。「文化自信自強已然成為時代主題,我們將始終堅持創新引領、創意賦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徽文化的深厚內涵,創新打造『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文旅融合發展新品牌,推動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歙縣縣委書記汪凱如是表示。
「歙採繽紛」: 「藝」和「創」盡展風采
歙縣通過深入挖掘徽文化內涵和外延,通過藝術對徽文化進行包裝、二創,以「一府一縣的千年相守」「一城一江的山水對望」「一墨一硯的交相輝映」三大章,開啟一場在地徽文化與新文藝的活力碰撞。內容涵蓋「徽州府有囍」、小劇場演出、民俗巡遊展、「歙州有好禮」特色農產品展、徽派盆景藝術展、藝術長廊書畫展等眾多文旅活動,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現,讓每一位市民遊客都能身臨其境,沉浸式地感受徽文化衍生的大地藝術!
夜間經濟: 「亮」和「留」齊顯活力
2020年6月,歙縣推出安徽省首個「非遺夜市」——徽州古城非遺夜市,在每周六晚上常態化開市。徽墨歙硯、徽州三雕、徽州小吃等非遺技藝在夜市上大放異彩,集中展示出徽味之美、徽匠之巧、徽藝之雅。截至目前,非遺夜市共舉辦70餘期,接待遊客近40萬人次。
「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期間,先後推出「徽州府有囍」、陽和門光影秀、博物館奇妙夜等夜遊活動。魚趣館老爺咖啡(舞台表演+休閒咖吧新業態)、魚燈天街、魚燈舞、魚服秀及魚燈製作技藝創新大賽等系列活動則進一步打響非遺夜市品牌。
非遺民俗:「守」和「變」同煥新生
作為全國非遺保護觀察點,歙縣持續挖掘整理非遺項目,現有非遺代表性項目170項,其中國家級6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1人,三陽疊羅漢、許村大刀燈等民俗在固定節日常態化演出,汪滿田魚燈通過《原神》短視頻火爆全網,賣花漁村徽派盆景年產值達到1500萬元,徽州古城景區、許村鎮、賣花漁村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建成全省首個縣級非遺館並對外開放,打造非遺主題民宿,非遺技藝在傳承中迭代更新。
今年端午假期,歙縣文旅活動精彩紛呈。數據顯示,受前期「免減優」「徽文化·大地藝術季」等文旅活動輻射效應,端午假期全縣共接待遊客11.63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326.1%,實現旅遊收入9728萬元,同比2022年增長421.6%。
推進活化利用 打響「賓虹故里」品牌
山水人文相依,古今現代融合。黃山市列入2020年全國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十個示範市之一,擁有中國傳統村落310個、省級傳統村落476個,分別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全省第一。其中歙縣擁有中國傳統村落167個,位居全國縣級第一。
7月4日,黃山市委書記凌雲主持召開黃賓虹故居保護利用專題匯報會時強調,要進一步講好賓虹故事、提升黃山影響力,讓世界級名人與世界級名勝交相輝映。要高標準推進黃賓虹故居保護利用工作,推動活化利用,全面打響賓虹故里品牌。
歙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在新安大好山水和徽州燦爛文化的滋養下,歙縣藝術人才代不乏人,不僅產生了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的新安畫派,更造就了山水畫一代宗師、「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黃賓虹。
保護傳承煥新彩 「歙縣智慧」創新章
近日,歙縣縣委書記汪凱在主持召開徽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座談會·新安夜話時強調,要將「學成派、藝成海、術成流、商成幫」的徽文化特質,在歙縣的城市肌理中逐漸還原。
據了解,歙縣注重摸清資源底數、堅持規劃先行、改善風貌現狀、主動借力借智,已初步形成了《歙縣黃賓虹故居保護利用工作方案》《歙縣黃賓虹故里(鄭村片區)保護利用工作方案》《歙縣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方案》,並勠力逐項推進。
黃賓虹(1865-1955),祖籍歙縣潭渡村,早年即潛心畫學,深研畫史、畫理,又有着深厚、淵博的傳統文化素養,著述豐厚,詩書畫印及鑒賞皆精,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代巨匠。歙縣山如畫、水如詩、橋如歌,這裏瑰麗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激發了黃賓虹蓬勃的創作熱情並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
黃賓虹曾說「莫辜負新安大好山水」。作為賓虹故里,歙縣更為有黃賓虹這位藝術巨匠而自豪,一直致力於繼承和弘揚黃賓虹藝術精神,將賓虹故里打造成無愧於先賢和時代的藝術勝地。修繕了黃賓虹故居,建成了黃賓虹紀念館、黃賓虹公園,創辦了黃賓虹書畫院。黃賓虹紀念館2009年被國家列為免費對外開放單位。黃賓虹故居為明清式建築,正屋樓房三楹,室名「賓虹草堂、石芝閣、冰上鴻飛館」,無不與其故鄉潭渡深切牽連。
當前,歙縣黃賓虹故居的保護修繕方案和改善提升方案已編制完成。歙縣主官表示,將通過「名人串珠、文化串線」謀劃項目,整合文物、傳統村落、景區等資源包裝旅遊線路,推出新安畫派主題遊徑。圍繞賓虹故里打造,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活化利用新模式、新路徑。
承載着徽州文化的圖騰,寄託徽州人民的鄉愁。在黃山市全面推進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工程的過程中,歙縣加快由靜態保護向活態傳承轉變的步伐,不斷增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澎湃活力,描繪出新時代「新安山居圖」,貢獻了獨特的「歙縣智慧」,讓歷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