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08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姚一鶴報道:兩地通關之後,香港業界注意到一個變化:相比三年疫情前,內地來港過夜客明顯減少。如何吸引訪港旅客留宿過夜、多玩幾天,已然是本港旅遊業的一大課題。
過夜旅客較疫前仍少37%
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2019年,訪港旅客平均停留3.3晚,而過夜旅客人均消費達5820元。不難發現,訪港過夜客對香港旅遊業及香港經濟有多麼大的貢獻。
今年上半年,訪港過夜旅客有657.78萬人次,而不過夜的旅客亦有630.6萬人次。換言之,約五成一的旅客會選擇留宿過夜,四成九的旅客則不過夜。疫前的2019年6月份,來港過夜旅客有約222萬人次;相對今年6月份,這個數字只有約140萬人次。也就是說,兩兩同期相比,過夜旅客人數較疫前少了37%,約流失了82萬人次。
內地客旅遊行為變化大
就在過夜客少了的同時,內地客的旅遊行為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記者最近在一些內地旅客比較集中的區域採訪,江蘇來港旅遊的林小姐告訴說:「以前也來過香港。疫情三年間,我和孩子就沒再出過遠門。這次趁放暑假,就帶她乘坐高鐵來香港旅遊。(搭乘高鐵)雖然整體時間比較長,但是不用去機場,其實帶孩子還是方便的。」
不過,林小姐告訴記者,自己這次和以往來港目的有所不同,過去多是買買買,現在更多的是帶孩子看看展覽館、香港故宮、科學館等。林小姐更直言:「現在,內地線上購物很方便,尤其是當前(港幣)匯率比較高,(價格)和在內地購物相差並不大,所以不會特別去購物。」
開闢新項目吸引旅客
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楊玉川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可以看出,旅客與疫情前明顯不同,從購物遊轉變成了深度遊。我看,更多的是結構性上的問題,而且有不少人不過夜。所以,現在政府應該去解決的是,怎麼多開發一些項目吸引客來,吸引他們消費及過夜。」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亦建議,政府和業界可開拓偏遠「深度遊」路線,並舉辦更多演唱會和煙火晚會等晚間活動,期望能令訪港客停留時間增長一些。他又提議,業界可以考慮以「香港本土文化」為賣點,推出「本地深度遊」,重點宣傳香港的大城小區、歷史建築群等,並開闢包括西貢地質公園、新界東北世界地質公園,或在年尾可能開放的沙頭角墟等嶄新旅遊路線,增加旅客延長在港停留時間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