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項建議推動醫務交流融合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08日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成立典禮,嘉賓進行剪綵儀式。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信恒報道: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昨日舉行成立典禮,同時舉辦「環球醫療科技發展高峰論壇2023」。該會榮譽會長、全國政協常委、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透露,起碼有30多名醫生有意到內地執業交流,其中一半是家庭科和普通科醫生,另有心臟科、呼吸系統科和精神科等專科醫生。他重申北上交流醫生數目不多,只需醫療管理人員和部分臨床領袖到大灣區便可發揮作用,並不會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
倡放寬醫生資格藥物器械等
高永文指出,香港醫生如在2002年以前已獲得香港醫專的香港專科醫生資格,便可透過CEPA7申請內地執業資格,並沒有地方和時間限制,因此倡議特區政府與內地溝通,把有關年限作適當放寬。第二是藥物方面,希望能放寬「港澳藥械通」計劃,進一步擴大使用藥物或器械的醫院名單及放寬藥物或醫療器械要求。第三是推動保險業為香港醫生提供內地專業責任保險,最近已有一間保險公司承諾會為到內地行醫的香港醫生提供醫療責任保險,歡迎有興趣醫生與協會查詢。第四是希望在大灣區不同城市設立「粵港澳創新醫療交流中心」,希望能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方便香港醫護人員、內地市民和醫療單位在中心對接。
研擴醫療券內地使用範圍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現時有數十萬港人在內地恒常生活,部分是長者、退休人士或患有慢性疾病人士,對醫療需求殷切。他認為應從市民角度出發去探討醫療需求,起碼有七件事要考慮:一是長者醫療券,大灣區「9+2」11個城市如深圳都只有兩個地方可使用,故此一定要考慮如何能擴闊長者醫療券用途和可用地點。二是跨境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讓罕見疾病患者能夠使用內地價錢相宜的藥物治療。三是考慮跨境遙距醫療服務。四是醫療保險。五是器官捐贈兩地互通。六是新藥註冊,香港應成立自己的藥監局,憑原始數據進行第一線藥物批核。七是推動兩地生命科技研發。
此外,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首席聯絡官葉澤恩表示,假如企業或醫療界希望想找大灣區一個地方作切入點,他大力推薦南沙。南沙是大灣區的地理中心,由西九坐不停站高鐵至南沙慶盛站只須25分鐘,非常便捷。國家去年更推出南沙總體方案,內有五大任務,分別是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基地、創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建設高水平開放門戶與打造新城市發展標竿,方案更列明屆時會接納香港醫療券與採用香港養老補貼。
葉澤恩續說,南沙已投入很多資源進行科創方面研發。當地有六間三甲醫院,例如南沙市第一醫院目前已有兩名香港醫生長期駐診,還培訓10名港式金牌全科醫護人員,利用香港醫護人員培訓當地醫護人員來提供港式醫療服務。南沙更有計劃設立一間像深圳港大醫院的港式公營醫院,同時希望採用香港標準,致力引進香港醫療與養老服務,藉此達到在2035年在世界競爭與合作中發揮重要角色。他重申,香港與南沙合作會是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