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院士講壇」舉行

探索構建韌性城市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08日

與會院士專家合影。記者 黃裕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報道:近來極端天氣導致的自然災害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安全運作提出了新挑戰。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講壇」近日在廣州舉行,講壇邀請了楊永斌、杜彥良、陳湘生、董勤喜等數十位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相關領域院士、大師、學者,探討構建城市基礎設施發展新生態,賦能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建造與養護。

探討城市基建抗風險能力

近年來,國內各地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面對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新要求,「韌性建設」應運而生。

講壇上,院士楊永斌、杜彥良、陳湘生、董勤喜及學界業界多位專家聚焦城市基礎設施韌性,瞄準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未來發展方向,結合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針對智能化建設、交通一體化、超級計算、數碼化協同建造、智能感知與智能設計以及機械人檢測等先進技術,展開了深度交流,為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技術創新效率,推動交通產業鏈革新與多維融合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進入新時期,在數碼化、智能化的條件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從規劃、設計、建造、運維等領域都需要進一步提升韌性,筑牢安全屏障,謀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技術攻關增強廣州城市韌性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史海鷗將廣州市域快線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創業的探索發展階段,開行了全國第一條市域快線地鐵三號線,但線路缺乏相關的標準。進入第二階段為市域一體化階段,以時速120公里的線路為主,力求達到1小時時空目標,並開行「大站快車+快慢車」的發車模式。

目前所處的第三階段為灣區一體化階段,以實現「3060」時空目標為目的,即實現中心城區至南沙副中心、外圍城區中心30分鐘直達,廣州與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到佛山、東莞中心30分鐘可達。因此線路時速也提升至160公里,以地鐵18號線、22號線為典型代表。

本次活動主辦方——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以來,也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科研團隊,依託強大的院士專家團隊,聚集核心科技人才的科研智慧,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發展重大技術問題及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