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0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駿強報道:建造業議會昨日舉辦「中國建築科技發展與香港建造業未來」論壇。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於論壇表示,本港未來整體的工程量料會增至每年3000億元的水平。當局有兩大使命,包括將建造業打造成為香港主要產業,以及發揮香港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出,做好房屋維修保養對業界而言是很大的商機,希望本港工地能引入新技術。
甯漢豪:將建造業打造成主要產業
當天論壇上,甯漢豪表示,香港建造業是一直推動本港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動力,香港擁有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超級聯繫人優勢,須做好基建發展及保持國際領先的地位。她指,創新是建造業的關鍵、是出路,惟業界在創新方面仍有一段路要走,絕對不能自滿,更是無條件自滿,當局會持續鼓勵業界用創新方法,若業界不做,不排除會強制推行。
甯漢豪續說,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投資基建、城市發展,以支持社會及經濟發展,提升長期的競爭力。本港未來整體的工程量,預料會增至每年3000億元的水平,包括北部都會區不同的建造部分、交椅洲人工島、公屋、醫院建造等,未來幾年這批項目會進入建造的階段,面對如此龐大工程量,建造業面對很大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高昂建造成本、大量樓宇老齡化等,但香港必須加快速度,及早滿足社會對住房、經濟需求的訴求。
甯漢豪強調,當局有兩大使命,包括將建造業打造成為香港的主要產業,將建造業、製造業及資訊科技結合,其次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以融入國家發展。她提到,當局正研究的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將為本港研發創新物料、方法技術等,以進行研發、制訂標準、提供測試及發出認證,更可為國家的建造和產品標準,與國際市場對接互認,加強大灣區的「組裝合成生態圈」,以有效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
何永賢:房屋維修保養商機大
何永賢致辭時表示,現時本港存在的房屋問題,現屆政府上任第一年已提出答案,亦很清晰地給予建造業機遇。她說,當局擁有193個公屋、167個資助房屋,要令居民安居樂業,當中做好房屋維修保養,就是很大的商機。
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後,何永賢多次赴內地考察,許多同團人士均形容「祖國偉大」。她說,看到內地很多做汽車、電器的廠房已引入機械人技術,認為有關技術能轉化放到本港的工地,並希望建造業界可對此給予更多機會,讓更多新技術在香港的地盤出現。
何永賢續說,當局未來10年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36萬個公屋單位,連同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合共提供約41萬個單位。當中,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須在短時間內大量興建,必定要引進新技術。房委會現時的標書已要求引進科技,知道很多承建商已在尋找合適的夥伴,希望最好能做到百花齊放。
另外,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致辭稱,業界必要將高需求轉化為機遇,而科技創新對於建造業至關重要,科技將協助業界跨越各樣挑戰,其中「組裝合成」將為業界帶來無限可能。香港背靠大灣區、面向國際,藉本身國際航運及商業中心的優勢,加上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等,將可發揮協同效應,強強聯手、聯通國際,能令香港建造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