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0日
中國人均GDP從改革開放之初不到200美元,已達到如今的超過1.2萬美元,中國經濟總量也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排名全球第11位躍升為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些都是可見的數據變化,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由量變到質變的偉大變革,其顯著標誌如下:
第一,中國經濟的抗打擊和抗風險能力前所未有。特別是自2018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對中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打壓和圍追堵截,發動了一系列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五年過去了,事實證明,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的圍堵與打壓已宣告全面失敗;同時,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突襲中國,中國是最早擺脫疫情困擾的國家,也是在疫情期間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經過這兩大考驗,中國經濟彰顯出強大的韌性和功力。
第二,中國經濟擁有強大的創新創造能力,中國的內循環已經進入全新境界。據專業人士統計,最近四年來,中國攻克了超過一半的卡脖子技術與工程難題。今天,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於內需市場,資料顯示,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近70%,中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已降低至不足30%,數字反映中國經濟已通過內生動力實現自主發展,徹底擺脫了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今年上半年,在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背景下,中國經濟仍實現了5.5%的中高速增長,特別是第二季經濟增長率高達6.3%,表明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獨立自主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製造擁有強大競爭力
第三,中國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在主要高端製造領域已追上或者正在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特別在5G通訊、高鐵、造船、衛星導航、太空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中國更領先世界。曾幾何時,中國在全球的產業供給鏈中一直處於低端位置,如今中國不僅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且產業優勢越來越明顯,即便在落後的晶片製造、大飛機製造等領域,中國也正在努力追趕,不需要太長時間,也將迎頭趕上。
第四,中國製造擁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出口結構已發生實質性變化,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佔比近70%,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強國。近十多年來,隨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的外貿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遷。一方面,中國外貿規模持續擴大,目前是全球13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交易夥伴;另一方面,中國進出口結構已發生歷史性轉變。可以預期,隨中國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製造將給全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
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