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1日
團體指《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未能反映全港防壓力的地域差異。記者 蔡啟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駿強報道:更新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實行近三個月。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昨日公布,7月全港多區的建築工地外測量暑熱數據,發現各區的濕球黑球溫度(WBGT)存在極大差異,惟勞工處所制定的指引僅參考京士柏氣象站得出的數據,未能反映全港防壓力的地域差異,亦不能反映戶外工作者的暑熱風。團體促請政府盡快檢討指引,並作出多項建議,包括增加指引衡量熱壓力時的熱輻射數據比重並直接採用WBGT、政府部門應帶頭調整工程合約等。
調查發現同一時段差異大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綠色和平在7月派出14位調查員在全港七個建築工地外測量WBGT數據,測量地點遍及港九新界及離島。測量分三個酷熱日子進行,每次正午時分測量2.5小時。總結三日調查數據發現,所有監測點在同一時段下最大的WBGT差異達8,三日平均差異亦達4.57。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主席余德新說,戶外工友的實際工作環境直接承受日曬。他認為勞工處應直接套用國際常用作衡量勞工熱壓力的方式,即是WBGT。
為保障勞工,團體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增加指引衡量熱壓力時的熱輻射數據比重,直接採用WBGT;在各工地監測WBGT熱壓力指數,並制定針對性的保障措施;將工作暑熱警告的分級與天文台酷熱相關警告提示掛,並重新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
就提高指引的可操作性,團體建議政府部門應帶頭調整工程合約,參考颱風暴雨天氣等條款/情況,容許因極端酷熱而延長施工期;勞工處應將中暑和相關的疾病納入可補償職業病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