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5日
2021年底,羅莘桉曾去信《星期日泰晤士報》,斥責該報有關香港社論所提出的觀點「毫無根據」。今次,他接受記者訪問時再次回應事件。他強調,自己當時的舉動並非想「得罪」外媒,而是旨在澄清觀點,這是港府的集體決定,亦是從保護香港品牌、聲譽的角度而非外交層面出發。
「我們(駐外經貿辦事處)的基本態度是與人為善,『可以做朋友的一定做朋友,有需要發聲時便要發聲』!」羅莘桉表示,ETO的工作是要維持香港的品牌和聲譽,「若有一些失實的言論影響香港對外的經貿關係,從而影響外界對香港的法治和制度的信心時,我們就要發聲!」
對於外界有指他去信外媒的舉動有似「戰狼」,他回應稱自己不會「對號入座」。他續說,「與其以『戰狼』來形容自己,不如說成是『親善大使』」。他進一步指,國家駐外領事館完全遵守「一國兩制」,駐外領事館與ETO之間沒有從屬關係,「若要說ETO是『幫』駐外領事館做事,對他們而言並不公道。」
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較早前通過法案,支持撤銷香港駐美國3個ETO的豁免權,倘若日後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及經美國總統指令,上述ETO有可能面臨關閉的命運。對於香港駐倫敦經貿辦有否為可能被關閉作準備,羅莘桉坦言,不方便透露內部安排的細節,但強調「一定會繼續做需要做的事」。他談到,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與英國各界有良性互動,英國和香港之間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大家互惠互利,共同促進雙贏;而英國對香港ETO地位的討論,並沒有如美國般的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