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擬設濕地公園

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及保育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6日

陳國基(右三)及李慧(右四)等嘉賓主禮儀式。 記者 馮俊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特區政府昨日舉辦首個「全國生態日」啟動禮。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黃淑嫻,以及多個本港環保界團體代表出席活動。陳國基致辭時稱政府一直致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並透露正研究在北部都會區內,設立濕地公園,以構建一個發展與保育並存的都會環境。

陳國基致辭時表示,自十八大以來,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定為「全國生態日」。

特區政府一直不遺餘力與社會各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加強保育自然生態,保育香港壯麗的大自然,多年來通過法例,指定24個郊野公園、22個特別地區、七個海岸公園及一個海岸保護區,希望明年完成法定程序後,沙頭角紅花嶺一帶將成為第25個郊野公園,大嶼山水域將成為第八個海岸公園。

目標明年4月實施垃圾徵費

他又說,政府前年推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目標2050年實現碳中和,政府在減廢回收方面推進多項工作,包括目標在2024年4月實施垃圾徵費,以及計劃最早於明年第二季起,分階段管理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

同時,當局致力加強濕地保育工作,位於米埔及內后海灣的國際級拉姆薩爾濕地,每年吸引五萬至六萬隻候鳥停留。特區政府正在研究在北部都會區內設立濕地公園,構建一個發展與保育並存的都會環境。

陳國基強調,去年二十大報告強調,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基本條件,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特區政府一定會繼續全力以赴,聯同社會各界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

李慧致辭時表示,「全國生態日」的設立不僅是一個標誌,更是一個動力,將增強全民的生態環境保護自覺性及行動力,對於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經濟,推動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及深遠的歷史意義;設立全國生態日亦是與國際接軌,希望生態日可成為香港推廣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的重要宣傳手段,引導市民逐步形成實踐生態文明的良好習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