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在港啟動

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版次:A08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6日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 記者 馮瀚文攝

深圳市科技協會黨組書記林祥致辭。 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商報董事局主席、社長丁時照致辭。 記者 馮瀚文攝

出席「2023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啟動儀式的嘉賓合影。 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呂明霞、蔡易成報道:昨日,由香港商報承辦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啟動儀式暨首展在中環街市一樓Event Space舉行。本次巡展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以全新的形式呈現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發展、合作方面的豐碩成果。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林枬,深圳市科技協會黨組書記林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盧金榮,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總裁于曉,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綠景中國地產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黃敬舒,香港商報董事局主席、社長丁時照等出席主禮並為活動啟動亮燈。

是次巡展聚焦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共展出83塊展板,以「圖片展+明信片+全媒體融合+雲展覽+視頻展播」的形式,讓民眾近距離感受大灣區的創新力量。巡展在香港啟動後,將在深圳、廣州、東莞、惠州、珠海、江門等大灣區城市巡迴展出,10月中旬在澳門落幕。每場巡展時間為5天,總計兩個月。

孫東:大灣區創科合作愈加緊密

孫東在啟動儀式致辭時表示,創新科技是當今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徵,也是驅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他還殷切寄望廣東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範。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特區政府正積極參與及推動大灣區建設,投入國家的高質量發展進程當中。

孫東續稱,特區政府去年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要深化與內地的創科合作,尤其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加強合作。大灣區擁有完整的創科生態鏈,加上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國家發展創科的重要平台。

此外,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也簽署了多份與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相關的合作協議,包括《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粵港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協議》《粵港共建智慧城市群合作協議》及《關於全面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安排》等重要文件,這些都體現香港與內地的創科合作愈發緊密。

孫東感謝香港商報在向海內外展示大灣區在創科方面所做的努力,特區政府為商報積極說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表示讚賞。

林祥:深圳聚焦創科增強核心能力

林祥致辭時指出,廣東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科技自立自強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2022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4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保持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三年位居第二。

科技創新是深圳這座城市最鮮明特色。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5月,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5751件,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全市專利授權量10.31萬件,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當前,深圳正在以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着力強基礎、增優勢、創平台、聚人才,進一步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林祥介紹說,今年11月,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將同時在深圳、香港、澳門舉辦,共同探討世界科技與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丁時照:香港商報繼續推動兩地融合

丁時照致辭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中央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決策部署,大灣區建設迎來新的重大機遇。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賦予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全新定位。今年初,港澳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大灣區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往來穿梭、動能充沛,「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欣欣向榮,展現在世人眼中的,是一首新時代昂揚奮進的交響曲,是一幅活色生香的現代「清明上河圖」。

丁時照介紹,本次巡展以「創新」「高質量」和「發展」作為三個主題詞,展示大灣區最新的成果,「我們期望通過巡展讓大灣區市民、全球華人和國際友人更直觀、更生動、更快捷地了解大灣區,了解這片熱土的魅力和動力,了解這灣活水的包容力和創新力。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全國、全球熱愛創業、熱愛生活的人,關注大灣區、愛上大灣區、扎根大灣區。我希望,從今以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灣區人。」

丁時照表示,自2020年起,香港商報發起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至今已是第四屆。「未來,香港商報將繼續致力於推動香港經貿與內地的深度融合。」

大灣區進入融合發展新時代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的第五個年頭,香港、澳門和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加速融合發展。本次巡展旨在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展示創新成果,增進區域合作,傳遞灣區好聲音。

據了解,今年巡展得到了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廣東省科技廳及廣東各級政府新聞辦公室的鼎力襄助,同時,香港中聯辦宣文部、澳門中聯辦宣文部也給予大力支持。

今年展覽現場還增設了打卡牆,供民眾拍照留念。巡展期間,除了在首展現場向香港市民、國際友人免費派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明信片外,還將在香港各地鐵口、歷史博物館、太空館、圖書館、出入境口岸以及各巡展點等地免費派發。

創新奏響灣區樂章 融合增添港深動力

大灣區的未來,正因創新而綻放出無限的可能。2023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在香港啟動,開啟了一場聚焦創新的盛會。今年巡展主題「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呼應了習近平總書記4月在廣東考察,為粵港澳大灣區描繪的全新願景,將大灣區定位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正是在這一願景的引領下,大灣區融合也愈加緊密,尤其是港深兩地的交流合作也正不斷深化。據深圳市口岸辦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6日全面恢復通關以來,截至8月6日,深圳陸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共7526萬人次,日均36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近六成。其中,港客5257萬人次,佔總旅客數量的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8日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4周年的日子,而8月26日則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3周年。這兩個重要時間節點交相呼應,凝聚着深圳的發展歷程和創新精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引擎,深圳適時地推出了《深圳市關於全面促進深港消費融合 做好港人來深消費服務的工作方案》,這是深圳與香港緊密合作的有力證明。該方案不僅在經濟領域有着重要意義,更在文化、社會、人才等多個方面促進了兩地合作的深入發展,也為大灣區合作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大灣區融合正在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首站在香港啟動後,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正式拉開序幕。在展會現場,83塊展板鮮活地展現了灣區的創新成果。從科技創新到產業發展,從文化交流到城市合作,大灣區的發展畫卷在這裏徐徐鋪開。

打卡牆前,珠海格信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閔明興奮地說:「通過這個巡展,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灣區的融合與創新。」同樣特地前來觀展的深圳觀安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經理葉暉健亦稱:「今天專程過來觀展,參觀後,我深深感受到大灣區的創新活力,在深港日益融合的當下,大灣區的未來將會更加璀璨。」

香港商報記者 蔡易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