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7日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香港義工聯盟主席 譚錦球
行政長官李家超正馬不停蹄地聽取各界意見,準備新一份施政報告。在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需要做好區議會選舉,建立關愛隊,完善地區治理結構,穩固「愛國者治港」基礎,時刻提高維護國家安全意識,確保國家安全。讓「興」的動能更強勁已成為各界共識,當前國家力促內需消費、各省市發展文旅產業創新不斷,香港獲國家支持建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正可以發揮優勢、壯大文旅產業。這需要香港以創新精神、灣區思維來提升文旅服務,增強香港對內地旅客的吸引力,促進消費增長動力。
近期香港啟德郵輪碼頭交通配套嚴重不足、郵輪登岸旅客排長隊等候接駁交通等問題,引發各界反思香港服務能力提升、政府各部門協調指揮加強等存在的不足。政府立即行動,與業界商討後決定推出專線巴士接駁購物點與旅遊熱點,並探討啟德碼頭打造「迷你香港」購物新區的可能。特區政府面對問題快速應對固然可喜,但發展思維要創新、前瞻規劃要跟上。
以產業發展推進八大中心建設
香港如何增強「興」的動能?腳痛醫腳、小修小補,在世界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已不合時宜,且錯失發展機遇,香港需要重新做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新一份施政報告可考慮以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建設為目標,對香港產業發展進行新的頂層設計,以產業基礎的穩固和發展,支持推進香港的八大中心建設。
以旅遊為例,疫後內地客訪港人數增長未如預期,旅發局8月11日公布數據,7月訪港旅客約360萬人次,其中297萬多人次來自內地,內地市場恢復水平約七成,雖有約半數為過夜旅客,稍高於疫情前,但短途客較多仍是香港旅遊的結構性問題。目前內地客追求深度及多元化體驗,看中文化旅遊、教育旅遊等,香港若仍固守傳統旅遊模式,「購物天堂」、「盛事之都」的吸引力難免下降;而以文旅產業發展思維,對本港旅遊及文化優勢進行創新包裝、宣傳,則香港旅遊業或可涅槃重生。
呼應內需大潮全面提升服務
內地文旅產業發展,注重打造「24小時生活圈」,如廣州將博物館、美術館開放時間延長,與美食節、嘉年華活動等結合,大做夜市文章,力促消費增長。香港有中西文化薈萃優勢,又有香港故宮博物館、M+視覺藝術展館、西九文化區,若以文旅產業思維來增強香港旅遊的吸引力,則潛力巨大、商機無限,同時文旅產業的發展,將可穩步推進香港建設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標。
疫後消費需求穩步增長,是各地力促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無論是國際郵輪旅遊復蘇,還是航空旅遊復蘇,最近這兩三年皆為黃金機遇期。香港獲國家支持發展八大中心,頂層設計上一定要與國家相關戰略緊密結合,呼應好國家戰略,同時必須高度重視與內地省市合作發展,方可做到事半功倍。
香港文旅產業發展,頂層設計要緊扣中外文化中心建設,並要將政府引導和發揮市場效能結合起來。一是要重視文旅龍頭企業的培育;二是要注重發展文化地標,以文化地標構建文旅消費鏈;三是以灣區思維聯合內地城市打造精品文旅線路,配合一程多站的推廣,形成灣區文旅發展的合力;四是與各省市合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把文旅發展與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結合起來,從而增強香港的文化吸引力;五是要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服務內地文旅發展的金融需求,將香港鼓勵創新型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的成功經驗,延伸到支持內地文旅企業來港上市領域,提升香港競爭力。
社會各界期待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在做好增強香港「興」的動能上多筆墨,以創新思維,注重頂層設計,切實提出配合八大中心發展的產業發展政策和頂層設計藍圖,以穩健的產業發展呼應國家戰略,融入國家擴展內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大潮,推動香港八大中心建設,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