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香港故宮舉行頒獎禮
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17日
孫東(左五)、盧煜明(左四)、任詠華(右五)、梁頴宇(左三)等出席「未來科學大獎」發布會。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香港兩地連線公布今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獲獎名單,今屆共有八位科學家獲殊榮。「生命科學獎」得主為柴繼傑及周儉民;「物質科學獎」獲獎者則為趙忠賢及陳仙輝;「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則由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及張祥雨共同奪得。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辭時表示,香港的創科生態發展日趨蓬勃,創科成果也備受國際的高度肯定。特區政府會加倍努力,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好香港聯通海內外的樞紐作用,大力支持在香港舉辦世界級學術交流盛會,相信一系列科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包括香港在內的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認知和興趣,弘揚科學家精神,為社會營造出更濃厚的科學氣氛。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2023輪值主席管坤良致辭時指出,在未來科學大獎的影響下,已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科學和科學家,希望更多原創性的基礎科研工作能夠被看到。
系列活動頂級科學家來港交流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指出,未來科學大獎的創立,鼓勵了大中華地區對人類社會進步有貢獻的科學家,同時也給外界知道大中華地區的科學發展是如何緊扣、以致影響世界。大獎今年特別把節目延伸在香港舉行,標誌連結不同地方的科學力量,海內外豐富的科學資源可以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城市發揚光大,而10月17日的頒獎禮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更是科學與文化的一次融合碰撞。
2023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委員、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任詠華表示,在大獎周期間,來自九個國家,近百位國際頂尖科學家來港交流,尤其10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科學峰會,全球20多位重量級專家學者,包括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Gregory Winter、Michael Levitt、生命科學突破獎獲獎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以及多位中國科學院及香港科學院院士等會就前沿科學議題進行交流,相信會為香港青年科研人員、創科人士打開科學前瞻視野,充分感受科學力量。
未來論壇理事梁宇表示,未來科學大獎周一直將青少年視為重要的受眾,歡迎更多本地的青少年參與今年這場科學盛事,希望通過活動喚起年輕一代特別是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