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一部標杆性文藝精品
版次:A02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20日
原創舞劇《詠春》劇照。 張曦丹攝
原創舞劇《詠春》與嶺南文化的「雙創」表達研討會昨日在廣州舉行。圖為研討會現場。 主辦單位圖片
劉晶指《詠春》立意高尚,舞蹈賞心悅目。
詹雙暉點讚《詠春》展現大灣區藝術特色。
馮雙白認為《詠春》可成為深圳的一張名片。
楊曉立(右)稱,看到武術全面推廣的希望。董崇華指《詠春》呈現「武與舞的結合」。
【香港商報訊】記者何嘉敏報道:深圳出品的原創舞劇《詠春》18日晚上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謝幕時觀眾的歡呼聲幾乎要掀翻房頂,「《詠春》熱」以燎原之勢持續出圈。昨日,《詠春》與嶺南文化的「雙創」表達研討會在廣州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一起探討《詠春》火爆出圈之因由,在點讚這部既叫好又叫座的標杆性文藝精品的同時,對該劇提出了寶貴意見及建議。
立意高尚 舞蹈賞心悅目
原戰士文工團副團長、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一級演員劉晶表示,《詠春》具備了一個好的劇目所需要的品質,立意高尚,舞蹈賞心悅目,人物的情感有深度和廣度,而且還有超越性。她認為《詠春》的雙線敘事結構給觀眾代入感很強,此外舞劇用了廣東的「詠春拳」「香雲紗」這兩個非遺的元素,呈現了東方視覺之美。
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舞蹈家協會主席、廣州市文化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廣州歌舞劇院董事長、國家一級演員史前進表示,舞蹈和武術好的切合是吸引觀眾的一個亮點,也是傳統舞劇一個破圈的重要環節,扎實的劇本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同時他也對《詠春》提出建議,「電影音樂的呈現度夠了,畫面感也很強,在針對廣東元素的音樂體現上,可以再給一點,因為舞蹈舞劇的音樂是非常重要的。」
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教授嚴冬表示,《詠春》具有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既是廣東的、也是中國的,同時正在走向世界,是深圳一個文化宣傳非常好的題材,舞劇的戲劇結構讓普通老百姓、專業人士都能看懂,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廣東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藍海紅表示,《詠春》把傳統文化、非遺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很好地挖掘出來,抓住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一種更高的需求,很符合當代審美。藍海紅希望《詠春》出海,更好的在國際語境下,講好中國的人文情懷、家國精神。
展現了大灣區藝術特色
廣東省社科院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詹雙暉借用了杜甫的詩句,點讚《詠春》劇組的舞者:「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詹雙暉還特別提及《詠春》的舞台布景具有濃郁的嶺南風情文化,展現了大灣區藝術特色,例如筒子樓、賣魚佬等,煙火氣十足。
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一級舞美設計師秦念鋒表示,「這部舞劇最吸引我的是沉靜,整部舞劇在調子上的一種把控。」秦念鋒提出,「如果要吸引更多年輕人,我希望能夠糅合一些現代的元素,比如更多的舞台機械;在舞台道具上,除了傳統的筒子樓,也可以結合一點類似於遊戲或者是動漫的打鬥場景,讓整個畫面更具有可看性。」
中國文聯首批特約評論員、廣東省藝術研究所舞台藝術創作專項工作小組常務副組長、一級編劇陳建忠表示,深圳這次打造舞劇《詠春》,特別符合深圳氣質、深圳眼光。他認為舞劇《詠春》是一個黃金題材加一流團隊加出圈傳播,具有嶺南文化底色,品質精良、富有變化的舞台精品。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舞劇《詠春》編劇馮雙白表示,「藝術創作常常是磨合出來的,《詠春》現在演了73場,還在修改,要不停地打磨作品,有精品意識。我覺得現在可以說《詠春》慢慢成為深圳的一張名片,緊緊抓住了精品創作攀登高峰。」
詠春拳推廣人:
看到武術推廣的新希望
廣東省武術協會副秘書長楊曉立表示,在現場看完舞劇《詠春》,感覺看到了詠春拳或者說武術在國內乃至全世界全面推廣真正的希望。他說:「我在舞劇《詠春》裏看見舞者們集體演練了廣東南拳段位制系列教程裏的詠春拳。段位制也是中國武術接下來走向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工作。但這個東西太專業了,大家容易傾向被動接受,而大家會主動買票來看舞劇《詠春》,這是最大的區別。」
「他們當初在排練的時候,我就覺得如果舞劇《詠春》上演,肯定會引起轟動。」詠春拳(葉問宗支)非遺傳承人董崇華表示,現在舞劇《詠春》武術的呈現和「武與舞的結合」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打環節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