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例可判罰10萬監禁12個月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24日
特區政府刊憲,今日起禁止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香港,以確保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中新社
【香港商報訊】記者戴合聲報道:特區政府昨日刊憲更改《食物安全條例》之《食物安全命令》,今日零時起禁止來自日本東京都、福島縣、宮城縣等10個都縣的水產進口。環境及生態局等昨舉行跨部門記者會公布上述禁令,並稱違反命令的任何條款屬於犯罪,可判處10萬元罰款及監禁12個月。當局指,手帶食材自用及送贈親友不會受限,但屬於商業行為的代購就會受限。食安中心會在每個工作天公布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結果,漁護署會每日公布本地漁農產品的檢測結果,天文台亦會加密監測本港水域的輻射水平。
環境及生態局常任秘書長(食物)劉利群昨午聯同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楊碧筠、食物安全專員黃宏、漁護署助理署長黎存志、衛生署主管高級物理學家李紹強、天文台助理台長李立信,舉行跨部門記者會。劉利群表示,食環署署長已發出食物安全命令,並且已經刊憲,今起禁止東京等10都縣水產品進口,包括所有活生、冷凍、冷藏、乾製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
個人手信不受禁令規管
當局在公告中解釋,食用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人體攝入的放射性劑量會增加,相關的健康風險包括患癌症。公告又指,這些污水曾直接接觸核反應堆的活躍核原料,因此含有高濃度的不同種類放射性物質,其中有些半衰期甚長。當局形容,有關安排前所未見,而過程會持續30年或以上。
《食物安全命令》在今日生效,直至另行公布日期。任何受命令約束的人,違反命令的任何條款,即屬犯罪行為,可判處第六級罰款(10萬元)及監禁12個月。
楊碧筠說,今天零時前已赴運的水產品,即使來自禁運區域,亦不受命令所限制。
被問到如市民將日本水產當作手信帶回港的情況時,楊碧筠回應說手帶食材自用和送給親友並不會受限於命令內,惟不建議巿民採購上述10都縣的水產。
至於代購屬於商業行為,則受限於相關命令。她說,明白餐飲業界會對相關措施有疑問,已設立兩條熱線,供海路或空運進口水產品供業界查詢。
黃宏補充說,至於水產品配料如蠔油等,不受限於相關命令。
當局會和日方保持溝通
劉利群稱,現時說何時撤銷禁令仍言之尚早,當局會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輻射水平數據等。當局會和日方保持溝通,亦要觀察一段時間,並參考過往的經驗作出調整。她提及,日本食品佔本港食品約2%,而海產佔進口日本食品6.75%,雞蛋則超過10%。究竟日本食品進口會否出現變化,要視乎消費者,並由巿場決定。
黃宏表示,當局在4月起已加強有關水產品檢測,6月中開始加強檢測日本所有的水產品,已檢測超過一萬個日本食品樣本,當中一半是水產品。當局會和業界保持緊密溝通,而昨日食安中心已舉辦兩場網上簡介會,講解新措施最新安排。食安中心會每個工作天公布檢測的食品樣本。
黎存志亦說,漁護署一直和漁農團體溝通,漁護署於今天起會加強本地漁農產品輻射水平的檢測,從漁類統營處下的魚巿場抽檢批銷的捕撈產品,亦會本港水域魚類養殖區抽集樣本進行檢測。檢測會由每月一次,改為每日一次,結果會每日公布。
李立信稱,天文台一向都有監測香港的環境輻射水平。他說,已加密監測本港水域至每月一次,亦可因應情況調整次數;至於測量結果,則會在網頁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