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河套區是北部都會區發展重要引擎
版次:A01来源:香港商报 2023年08月31日
特首李家超早前指出,香港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第一批次首三座大樓將按原定時間表由2024年年底起陸續落成。
【香港商報訊】記者戴合聲、林駿強報道:國務院日前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規劃》),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積極主動與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此,本港社會各界反響強烈,持續給予好評,認為這亦是國家大力支持香港發展創科的具體體現,希望香港持續加強發展創科政策力度及基建等硬件設施,做好兩地產業對接。(尚有相關報道刊A16版)
發展河套區為「特區中的特區」
昨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出席一個活動致辭時表示,國家訂下明確時間表,要在2025年建成「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2035年在深港創新合作區建成世界最好的國際創新高地。位於深圳河兩岸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銜接港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國兩制」的重要體現,盡享「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優勢。《規劃》發布後,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即「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官網公布了第一期規劃和最新建設進展。這是特區政府首次對外界披露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一期的詳細規劃。隨後,特區政府也會就最新發展計劃的構想聆聽各方意見。
孫東說,特區政府已「快馬加鞭」公布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規劃,必須在2035年前建好並招商引資,才能達至國際先進地位。他又指,河套區是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重要引擎,時間不多、任務艱鉅,希望創科界與政府團結一致、一同努力,建設好北部都會區。
對於河套區的定位(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孫東在接受深圳媒體採訪時指出,三大定位反映出國家對於未來河套區發展的要求和期盼。首先,它一定是一個開放合作區,無論是深圳還是香港,都會在其中注入很多新發展元素,希望建成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示範區。其次,它一定是一個新規則的試驗區,一定要發展為「特區中的特區」,要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在「一區兩園」基礎上,實行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動。第三,它還是一個科技成果中試轉化的集聚區,期盼未來河套可以成為很多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實驗區。
各界促港急起直追落實《規劃》
當天,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向本報表示,十分歡迎《規劃》。他表示,深圳創科發展得很快,有很多先行先試政策,香港要作出及時配合、急起直追。《規劃》要求,建立、形成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因此港深雙方要加強產業對接,香港要將科研優勢發揮出來,做好科研產業化。
全國政協委員、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回覆本報查詢時稱,《規劃》再次為深港跨境合作訂下時間表、路線圖。香港方面要急起直追,尤其是深圳一方已做了大量建設,而香港有不少仍處於規劃階段,期望特區政府可以壓縮程序,加快進度。他又認為,香港在凝聚人才、基礎科研都有優勢,期望可以加快步伐以配合落實《規劃》。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說,今次《規劃》的公布對深港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明確指示,期望港深兩地加強溝通,盡快商討落實,讓河套合作區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簡慧敏非常感謝中央出台《規劃》。她說,《規劃》提出完善合作機制,相信未來一定能更好推動港深協同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她期望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可以全面對接《規劃》,讓香港可借此東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河套合作區有港深兩個園區,建立協同機制是更好合作的前提。規劃要求建立、形成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這對於推動兩地進一步融合發展起到正向作用。河套區一直是港深合作重要平台,香港要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除鞏固本身基礎科研能力外,還應借助河套進一步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做「1到N」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