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籲政府加快建公屋設津貼

調查:九成房戶熱至不適

版次:A03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07月08日

曾女士的單位面積不足100呎,而且環境惡劣。記者 崔俊良攝

社協發布報告,呼籲政府關注在暑熱下房居民的訴求。記者 崔俊良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葉家亨報道:夏日熱辣辣,剛剛過去的小暑(6日),天文台錄得34℃高溫,面對高溫的極端天氣,最辛苦的肯定是一眾長期居住在房、板間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居民。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早聯同基層市民,發布《房租戶暑熱生活及水電費狀況調查報告》,表達暑熱下房居民的訴求,呼籲政府關注及支援,除了加快興建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之外,同時要設立房津貼。

社協組織幹事馬一丹說,今年訪問了308位惡劣居所租客,了解天氣對其身心影響及水電費用情況。社協在本月1日至6日期間,量度14個天台屋、籠屋及板間房的氣溫,務求可以全面地反映基層暑熱苦況。馬一丹續說,大部分受訪者都有工作,同時亦有申請公屋,輪候中位數為38個月。馬一丹表示,值得留意的是,是次調查報告亦有訪問受訪者的健康情況,90%人因居所太熱導致身體不適,80%人失眠,60%人情緒不穩,53%人出現皮膚問題。馬一丹又指出,今次調查結果顯示,85%人住在房,租金中位數為每月4500元,劣質單位面積中位數為110呎,人均居所面積中位數為55呎,遠低於公屋標準的75呎。

有窗不敢開怕老鼠入屋

社協組織幹事張楚瑜表示,調查同時發現,約10%人單位沒有窗戶,36%人的居所即使有窗,也不敢打開,主要是害怕老鼠和蟑螂入屋,令衛生情況變得更加惡劣。張楚瑜又說,本港住宅水電費以累進制為基礎,當用量愈高,所繳交的每度電費和每立方水費,會按不同級別而提高。她舉例指,某個單位一四,業主會自行註冊成為水務署和兩電的登記用戶,但四個房共用一個總電表和水表,大家互不知度數,出租者有可以加收費用機會。

開冷氣風扇仍無助降溫

現年60多歲的曾女士在記者會上訴苦,她說獨居於房已經有十年之久,憶起以往居住在上海街的房環境,比起目前還要惡劣,她早前搬到深水大埔道的舊樓房單位,住所不足100呎,若不計水電費用,月租大約2800元,包括水電費用的話,達3600元之多。曾女士又說,輪候公屋單位已六年,年紀愈大健康愈差,飽受折磨,須服用安眠藥才可入睡,她希望盡快獲得公屋編配,達成「上樓」的願望。

和太太居住在房的林伯伯透露,每月領取2000多元綜援,「屋企地方細又熱又辛苦」。他說,踏入夏天,平均氣溫31℃以上,即使同時開冷氣和風扇,作用亦不大,「熱氣會吹返轉頭」,單位內同樣達31℃,一個月電費最高達到780元,負擔很重。林伯伯又說,出街都好熱,商場也沒有座位坐,「不如返屋企算」。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公屋輪候冊累積超過22萬宗申請,儘管政府推出大約5.5萬伙簡約公屋、過渡性房屋,但供不應求,數量只佔整體申請大約23%,反映即使未來公屋供應勢頭好,基層短期內仍要面對「住得貴、住得差、住得細」的問題。

施麗珊建議,政府重啟並優化「為低收入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增設房水電津貼或以房計算收費,以及制定能源補助,豁免舊樓首30立方米水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