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基建債強勢登場

專家建議認購五至十手

版次:A04来源:香港商报    2024年11月25日

港府發行基建零售債券,目標發行額為200億元,債券息率保證不會少於3.5厘。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本港首批基建債周二(26日)強勢登場。綜合專家意見,當前美國正值減息周期,觀乎今批基建債的保證息率比較長年期的定存息為高,加上未來定存息有可能跟隨美國繼續回落,建議投資者可考慮認購5至10手。

減息周期下屬理想投資選擇

今批基建債的息率定於3.5厘,雖然較今年初發行的機管局零售債(又稱:三跑債)的4.25厘、9月發行的銀色債券的4厘、甚至遠較去年發行的銀色債券的5厘為低,但中信銀行(國際)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投資主管張浩恩認為,相比現時一般銀行提供的較長年期定存,今批基建債的息率仍然較高,屬投資級別債。

零售債的回報吸引與否,除了保證息率之外,很大程度與息率的高低有關。近日市場對美息走勢的預期反覆之際,凱基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雖然近年10年期美國國貸息率一度高見4.5厘、市場對美國減息的預期轉變、以及當前美元定存息均高於今批基建債的3.5厘;但若投資者預期美國仍會繼續大手減息,今批基建債仍有助投資者鎖定較高回報率之餘,債價亦沒有多大下跌空間,因此相信於減息周期下,屬理想的投資選擇。

投資級別債風險較低

市場現時最新關注特朗普再度就任總統的施政,或有機會令通脹重燃,債市亦會轉趨波動。張浩恩稱,年期越長的債券,對利率變動較敏感,風險越高;相反,年期較短,風險相對較低。張浩恩又指,若債息率與當地通脹掛鈎,其息率則有機會高於保證息率,但亦要視乎當地通脹前景。

投資者經常將政府發行的零售債,與企業債、定存以及公用高息股的回報率相比。張浩恩指出,債券投資跟銀行定期另一主要分別在於,債券投資需承擔發行人的信用風險,「若發行人違約,投資者可能會損失本金和利息;而銀行五年或以下的定期,在一定限額內則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至於高息股,則要承受較高的的風險。

張浩恩續稱,由政府或相關機構發行而達到投資級別的債券,若年期在5年以內,所面對的信貸風險和利率風險一般較低,相信在環球央行進入減息周期下,存在一定吸引力。

應避免借入孖展認購

另一方面,今批基建債與早年的通脹掛鈎債券及綠色債券一樣,設有二級市場,在交易所買賣,且設有公開認購程序。對此,溫傑認為,由於以孖展認購要付出利息,因此投資者應以現金,而非借入孖展認購今批基建債,可認購5至10手。

至於應否在上市首日,即沽出今批基建債「食糊」,溫傑認為,觀乎今批基建債首掛當天,不會錄得太大升幅,除非當天錄得3%至4%升幅、足以令投資者鎖定利潤或轉移資金至下一批零售債,否則在成功獲分配基建債後,應繼續持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