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委員關注大灣區要素跨境流通及科技創新

版次:A12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1月15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報道:在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廣東政協港區委員紛紛聚焦大灣區建設及粵港科技合作建言獻策,其中包括:建議以南沙方案為引領,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加大力度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基礎建設;推動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廣東省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協同效應,促進大灣區的國際經濟競爭力等。

市場一體化須加速推進

廣東省政協港區委員林至穎認為,在過去一年,「灣區通」工程的實施進展順利,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全面取消港澳人員在粵就業許可,目前超過20萬港澳居民在粵工作等。

但在林至穎看來,當前大灣區仍需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為此,他在廣東省政協會議上提出《關於加快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提案》,提出粵港澳三地政府可協調病歷互認的制度,建立大灣區健康大數據信息中心,促進醫療信息跨境流通。此外,大灣區跨境支付有待加強協調;粵港澳三地缺乏跨境競爭政策協調機制問題。

冀協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家賦予大灣區的重要使命,當前,大灣區已在創新資源集聚、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但在構建完整創新鏈、提升核心技術自主化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廣東省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國際灣區高校聯盟主席吳學明介紹說,當前大灣區基礎研究不足,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高。針對「卡脖子」問題尚未根本突破。他認為,大灣區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不少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攻克「卡脖子」技術上各自為戰,資源浪費且進展緩慢。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大灣區約10%的成果轉化率與日本(約70%)和歐美國家(約30%至40%)相比,還有很大上升空間。為此,吳學明在政協會議上提出《關於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的建議》,他建議推出「灣區基礎研究專項計劃」,成立「灣區關鍵技術攻關聯盟」,設立「灣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推動跨境金融合作,強化科技金融支撐,通過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人才港」,引領高端人才集聚,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大動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