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13来源:香港商报 2025年03月08日
【香港商報訊】記者付彥華、張曉磊報道: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范慶華就黑龍江在夯實生態安全屏障根基,厚植「生態家底」的具體舉措,以及如何將豐厚生態資源高效轉化為經濟紅利,充實群眾「錢袋子」等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回應。
范慶華表示,黑龍江是生態大省,「十四五」時期累計營造林514.4萬畝,超額完成14.4萬畝,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試點建設全面完成,全省森林面積達到2047萬公頃,江河湖泊水質不斷提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4%,高於全國6.8個百分點。
范慶華介紹,大興安嶺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近年來,我們堅持造林與護林並重,高質量完成森林生態修復任務,全力打造森林防滅火新質戰鬥力,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連續14年防住了重大森林火災,森林面積、蓄積和覆蓋率持續保持「三增長」,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國前列,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在野外觀測中,憨態可掬的狍子、沃野奔騰的駝鹿出鏡率很高,並經常與遊客們「偶遇」,碰撞和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風景。
好山好水出好物。范慶華稱,黑龍江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本底孕育了眾多綠色優質的好產品,野生藍莓、紅豆等漿果產量全國第一,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山野菜人工栽培基地。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培育了「九珍十八品」「黑土優品」等地域公用品牌,甄選推出了黑木耳、猴頭菇、椴樹蜜、白樺汁等470家企業的1100多款產品,去年全省森林食品產值實現852億元人民幣,一批地道的龍江特產成為了人們舌尖上的「新寵」。